让发展活力更澎湃



【襄阳政府网消息】11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襄阳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引入10多家高校院所进驻……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在探索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和机制创新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校企协同攻关 破解技术难题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是全省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该企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中重型商用车转向节生产基地,生产的转向节占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主导产品“东银牌转向节”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2015年以来,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与各高校相关专业教师成立产学研合作工作小组,构建极具实践性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出台激励措施,先后兴建智能锻造生产线等一批总资产近2.2亿元的生产实习设备,以及实习专用教室、大学生实习公寓等,形成年接待近300名大学生实习实训、200人顶岗实习、500人技能培训的产学研基地。湖北文理学院累计有65名本科毕业生就职于该企业,该企业有115名员工完成了湖北文理学院专升本学力提升。

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可以解决“创新动力从哪儿来”“创新科技成果到哪儿去”的问题。针对转向节锥孔加工效率低、粗糙度高、成本高等问题,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与湖北文理学院联合研发转向节锥孔数控精密车镗复合加工工艺及设备。设备在生产线上投入使用后,使得转向节锥孔加工效率提升25%,单件成本降低30%。目前,该企业提出了打造区域一流、国内领先的以汽车转向节为代表的汽车复杂零部件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

定向培养人才 注入新生力量

在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市许多企业面临“设备易得、技工难求”的尴尬局面。为破解这一问题,企业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进产教融合,实现了产教双赢,促进了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快速成长。

作为一家制造型企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山重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江山重工研究院)对高级技工的需求量大,电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一些关键技术岗位人员缺口大。

为了解决人才问题,江山重工研究院先后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技师学院合作开设订单班,针对企业用工缺口培养数控、焊接、机电等专业技能人才。“公司新建了一条焊接生产线,急需技能人才,这些学生将在技术骨干的指导下熟悉焊接工作。”江山重工研究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周贤军介绍,企业正在协调解决学生的住宿、饮食、出行等问题,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没有后顾之忧。

通过“专业+就业”双定向培养,一批专业契合度高、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学生进入企业,成为新生力量,快速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杨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进入企业三年来,他进步迅速,去年获得湖北省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第一名。

近五年来,经过专项培训和竞赛历练,江山重工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技能人员,其中2人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8人荣获“湖北省技术能手”称号,7人被评为“兵器工业技术能手”,14人在省级、行业大赛中获得前三名,各工种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平均年龄仅35岁。

2020年,由企业技能骨干领衔命名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彭华武加工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进一步加深了校企在技能研习、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汇集科教资源 助力创新发展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正式印发《关于印发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认定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63个产教融合型企业,襄阳市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城市。

近年来,我市根据区域发展布局和产业需求,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本着“既求所在,更求所用”原则,围绕“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主导产业体系,坚持企业化、市场化方向,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在重点技术领域、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建设了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转化重大科技成果409项,技术合同交易额596亿元,获省级以上科技奖励50项。其中,刘嘉麒院士主持的玄武岩纤维项目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枣潜高速、广州地铁、联投石墨等项目;孙玉院士团队主持的毫米波雷达及太赫兹应用研发中心落户襄阳科技城,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卢秉恒院士团队主持的华中3D打印智能制造中心已为东风汽车、骆驼新能源等龙头企业提供3D打印配套服务;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与湖北工业大学共同研发的汽车复杂锻件智能化锻造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一篇:煤油共炼新工艺获突破 打破重油与煤加氢深度转
下一篇:黟县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共建创意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