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條子”油藏成為效益開發“新引擎”



“拉條子”油藏成為效益開發“新引擎”

順北處理站場景。田昆攝

日前,中國石化公眾開放日第六季全面啟動,西北油田作為活動示范單位之一,邀請新聞媒體和新疆沙雅縣各界人士共40多人,走進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順北油氣田,見証建設世界規模商業開發最深油氣田的石油石化力量。

據了解,截至4月20日,自1984年在塔裡木盆地獲油氣突破以來,西北油田累計生產天然氣超301.91億立方米,並實現連續16年穩產上產,目前年產氣能力約20億立方米,助力新疆經濟民生發展與穩定。

當前,西北油田聚焦天然氣大發展戰略,規劃塔河、庫車山前帶、順北油區和順北氣區4個增儲上產陣地,全面加快天然氣高質量勘探和高效益開發進程,在“十四五”末規劃基本建成年產天然氣約100億立方米的大氣區,再次推動天然氣跨越式發展。

落實砂體成因聚焦有利區帶

塔河油田是西北油田的主產陣地,是中國首個海相碳酸鹽岩大油氣田,累產油氣當量1.17億噸,其主力產層是深埋在6000米以下的奧陶系碳酸鹽岩油藏。多年來,大量鑽井鑽至奧陶系時,証實其之上的石炭系油氣顯示豐富。目前,塔河油田石炭系岩性油藏投產106口,累產原油180萬噸、天然氣11億立方米。

然而,塔河石炭系薄層砂體地質規律復雜,砂體形態或為窄條帶,或為散碎片狀,研究人員將這種油藏比作新疆面食——拉條子。而且,這些薄砂體儲層隱藏在厚厚的泥土狀的岩石中,油氣藏具有深、薄、小、散的特點,在國內外均屬罕見。

砂體展布規律不清楚,盲目開發就隻能碰運氣,開發成本風險高,因此,科研人員開展沉積相研究,尋找砂體規律。

“沉積相是幾億年前沉積物生成時期的環境反映,是對雜亂無規律的砂體儲層的生命周期進行追根溯源,把不同平面位置的砂體成因落實清楚,才可以聚焦有利區帶開展針對性研究。”勘探開發研究院總地質師李新華說。

科研人員用一年的時間,在塔河油田七千平方公裡范圍內開展細致比對工作,進行了50口井的岩心描述、300百口井的層序對比、2000口井的數據統計,繪制了石炭系卡拉沙依組不同亞段的沉積相圖件。通過這些圖件,科研人員在塔河東部工區500平方公裡范圍內,確定了100平方公裡的有利相帶,作為主攻點。

“拉條子”油藏成為效益開發“新引擎”

生產中的TKC1-2H井。王鐵成攝

攻關地震物探關鍵技術

物探技術是鑽井的“眼睛”,要清晰掌握儲層信息才能開發。由於這些“拉條子”油藏埋深大,且常規技術無法區分深層的砂岩和泥岩,砂體儲層識別成為“攔路虎”。

“油藏埋深超過5000米,厚度卻隻有3至5米,現有地震資料僅能預測12米以上的砂體儲層,因此地震資料模糊不清,給人霧裡看花的感覺。因此,我們針對性集成應用新技術,解決了辨識深層砂體的難題。”李新華說。

科研人員使用岩石物理分析,辨別砂岩和泥岩不同的反射特征,就像給相同反射的地震體做基因鑒定。再建立地質模型,通過虛擬演練去驗証結果,從而辨別砂體是否含油。

科研人員基於沉積相規律,應用相控地震反演技術,就像裝上放大鏡識別地層,將前期砂體分辨能力從15米提高到5米,使纖薄的“拉條子”油藏無處遁形。於是,通過沉積相認識和地震技術的結合,科研人員在有利評價目標砂體中確定了井位部署的目標。

今年以來,石炭系相繼投產兩口日產百噸的水平井,效益指標大幅超過設計要求。

截至目前,僅在塔河1區最初選中的15平方公裡范圍內,落實地質儲量上百萬噸,同時,已在外擴有利區域開展新井井位的評價和論証,讓石炭系的“硬骨頭”成了新井效益開發的“香餑餑”。

(責編:李龍、韓婷)




上一篇:南府医院证券化遭遇“疑难杂症” 当事方缠斗六年尚无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