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乐



    中国昌乐网讯(记者 张云 庞晓鹏 刘小林)“营商环境”是现在绕不开的一个热词,哪儿的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儿走、资金就往哪儿流、项目就在哪儿建。2020年,我县成功举办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全年签约项目150个,到位资金超过90亿元,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团队)111名(个),3人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在全省最先实行进口多式联运“一单制”,进口货物“一票”直达昌乐,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0亿元。  

  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我县实实在在为企业服务,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先后被确定为全省“一业一证”“一链办理”改革试点县,全市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暨“拿地即开工”现场推进会议在我县召开,出台营商环境“26条”和法治政府、效率政府建设“双10条”,入选全省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率先推行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涉企网上立案率达到100%。  

  改制度降成本  

  重市场促发展  

  在企业反映最强烈、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取得突破,用实际行动增加企业和企业家的获得感,这是我县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全县重点工作,我县新承接10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率先完成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推进。  

  我县聚焦项目快速落地,全面服务经济发展,针对全县重点项目,选址布局、环境保护等指标,深入分析研判,及时规避投资风险,为中德产业园、梦金小镇等56个项目提供预评审服务,把好“准入关”。  

  为深入探索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我县为项目服务铺好“路线图”,实施“四个同步”并联办理,为项目铺设审批路径,制定工期表,定期调度项目进展,解决存在问题。目前,已为汇锋新材料等20个项目按照“拿地即开工”模式铺设审批路径。  

  在“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实施过程中,项目方准备材料“跟不上”是最突出的问题,为保障项目顺利落地,我县着力打造“项目圆心”服务品牌,始终将项目诉求置于工作的“圆心”位置,当好项目服务“店小二”,全时段、全方位、全领域为项目单位提供科学、精准、高效的帮办代办服务。目前,已建立26个项目帮办代办群,为中节能等60余个项目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00余次,项目负责人减少跑动100余次。  

  积极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审批流程,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系统平台,先后颁发全县首张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和首张“三证合一”施工许可证,切实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2019年以来,“拿地即开工”已经在我县成为常态。整个流程中,“拿地”过程中的土地挂牌及成交公示需要35天,这是办理时限最长的事项,也是不能变动的法定时限。我县围绕这个不能压缩的核心“拿地”过程进行流程再造,将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批前公示、施工图审查等14项手续提前,并行推进土地竞拍手续和各类工程审批手续,将“分步走”改为“齐步走”,最终“山顶聚齐”,确保“拿地”的当天,能够同步完成“四证”手续办理,具备开工条件。  

  简优审批服务  

  便利投资兴业  

  政策实不实,关键看落实。  

  昌乐这个“店小二”当得怎么样?有没有找准企业的痛点和难点?最终的成效如何呢?这恐怕还要用数字和事例说话。  

  “以前在其他小区买房子办证,需要到服务大厅签字,至少要请一上午假,还得跑很远路,挺麻烦。现在确实方便,抽空到售楼处几分钟就办理完成了,省时省力,为不动产登记中心的服务点赞。”帝都上品业主张伟谈及自身感受时说。  

  在帝都上品小区售楼中心,不动产权登记“网上办理”业务受理处挤满了前来签字办理的业主,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也来到现场,对网上办理相关事项进行业务指导。  

  “业主现场申请后,由我们项目工作人员将所有材料通过‘一网通办’平台传到不动产登记中心,经审批发证后,再由我们开发企业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厅集中领取证书。工作时限由原来的3个工作日,缩减到1个工作日,为业主减少了来回跑办业务的麻烦。”帝都上品售楼处经理吴海丽介绍。  

  与以往办理不动产登记模式相比,由在不动产登记大厅办理变为互联网平台办理,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企业和个人都可查询登记信息、申请不动产登记、上传申请资料等服务,实现了办理不动产登记“不见面”“零跑腿”,在服务上与企业“心贴心”,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上一篇:疲劳分析软件
下一篇:探寻伟人足迹,接力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