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ang~~全国第一家血液病NGS融合基因检测产品问世



微信图片_9.jpg

融合基因在血液肿瘤的诊断、预后、分层以及治疗中均起到重要作用。WHO在2000年发布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诊断标准已将染色体易位后融合基因检测作为重要的指标之一,用于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分析。  


随着分子技术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血液肿瘤相关的少见融合基因被发现。目前临床上融合基因检测仅能针对最常见的数十种融合进行检测,覆盖种类尚不足10%,依然存在患者未能准确分层,遭遇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的情况。对于血液肿瘤患者而言,准确的预后分层是临床治愈率能否进一步提高的关键。 


如果曾经临床上对如此多变的融合基因检测覆盖不全“是不能也,非不为也”,那么优睿®血液肿瘤融合基因检测的出现将全面扭转这种被动局面。


 背 景 

 

● 血液肿瘤的治疗与分层密不可分

血液肿瘤主要包括各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恶性淋巴瘤。目前国际上采用MICM诊断和分型标准,即综合形态检测(morphology)、免疫检测(immunology) 、细胞遗传学检测(cytogenetics)以及分子检测(molecular)的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分型及分层。在MICM精准分型与分层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融合基因对预后分层至关重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血液肿瘤的检测深入到分子层面。大家逐渐认识到大部分的血液肿瘤中存在着染色体结构畸变(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会导致融合基因的产生以及融合蛋白的编码。而这些融合基因在血液肿瘤的诊断、预后、分层以及治疗中均起到重要作用。 

 

如BCR-ABL融合基因,可出现在95%以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CM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有的PML-RARa融合基因,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缓解治疗,其预后非常好,复发率低。而有些融合,如MLL相关融合基因,预后差,死亡率高。

 

● 目前常用融合基因检测恐难满足临床需求

迄今为止报道的融合基因已有千种。仅在一项179例AML患者的NGS研究中,就检测到了118个融合基因。而在另一项2345例存在MLL基因重排的白血病患者中,通过长片段PCR+测序检测到MLL的融合伴侣种类多达135种。临床融合基因检测中覆盖种类尚不足10%。而许多少见的融合基因依旧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基于AMLSG及Mitelman数据库,下表展示了部分少见融合基因及其对于预后的影响。

图片2.jpg

▲Bullinger, Lars, Konstanze Döhner, and Hartmut Döhner.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5.9 (2017): 934-946. 


除了对预后/危险度的精准分层外,融合基因也会对诊断、靶向治疗给予更全面的提升,如在一项154例ph-like B-ALL患者的研究中,62%的患者检出了35种激酶相关的融合基因。其中JAK210种)、ABL1(6种)、PDGFRB(4种)、ABL2(3种)。而在这类携带激酶类重排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激酶抑制剂进行靶向治疗,已经有多项此类的临床试验在进行。 

图片3.jpg

Hematopathology. 2016;1(1):11-15


● 传统融合基因检测方法技术有限

为何目前临床融合基因检测仅仅检查数十种融合基因呢?而且在整理临床常用的3家融合基因检测机构的筛查范围,发现三者共同筛查的融合的比例仅为55.6%。究其原因,乃是检测技术限制所致。


具体说来目前临床上均是基于多重PCR或荧光PCR原理的融合基因检测解决方案。此类解决方案需要针对每个融合类型(一种融合基因含有多种融合类型)进行特异的引物设计。引物设计以及反应体系要求随着同时检测的融合断点数目增加而增加,因此造成了检测通量上不去,检测范围有差异的现状。 

图片4.png


 优睿®血液肿瘤融合基因检测大有可为 

 




上一篇:浙农林大校长应义斌当选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学会会士
下一篇:人类ROS1基因融合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