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博士彭鑫:中西医终极的结合点就在临床



  原标题:专访彭鑫医师:谈中医和西医那些事儿!

  农历春节刚过,古老的城市又多了一圈重而不清的年轮。在过去的一年,环境问题突如其来的笼罩着人们的生活。这使人们意识到了停留和回望的意义,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和关注已经从治病衍生到养生,更多的人愿意从亚健康阶段就寻求医生的帮助,因此中医的博大精深又再一次的被人们推崇和认可。“望、闻、问、切”四个字浓缩了几千年来中医文化的传承并沿用至今。

  近日,记者对中国中医科学院科研人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彭鑫进行了专访。

  记者:中医与西医存在相悖的理论吗?

  彭鑫: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中西医相悖的理论很少,但是互相不理解的理论很多。西医的基础是生物学和现代科学。中医学的基础不是这些,中医学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涉及经史子集诸部,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学、哲学、天文、地舆、历法、官品、伦理、道德、律法、农牧、音乐、命相、修真等各个体系,其知识背景渗透到百姓日用生活各个方面,中医学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产生的,与同时代的其他学科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现在中医教学中,把这些基础全去掉,就如同去掉基座,而直接教金子塔尖的内容。底下是怎么推演出来的,在我们的现行的中医教育体系里是缺失的。

  以小孩肺炎为例,西医是消炎,用抗生素。在古代没有抗生素,中医用生石膏煮水,小儿喝了肺炎好了,烧也退了。西医的逻辑是还原论,生石膏煮完水之后是不是能煮出能够有杀掉细菌的有效成分呢?按照现代科学,生石膏是一种矿物,主要化学成分是天然二水硫酸钙(CaSO4•2H2O),煮过生石膏之后的水里,溶解了一部分的硫酸钙,但是这个水经过化验,根本找不到可以杀灭细菌的所谓“有效成分”,所以,按照现代科学的还原论的逻辑,无法理解这种现象。

  中医学往往不是用这种线性的一对一的逻辑来处理复杂问题。中医学更强调的是把人调整好之后,细菌和病毒无法适应强壮的身体而自动消失,是这套逻辑。中医只需要把肺里边的热清掉,生石膏是清肺热的。肺中的热气清了之后,细菌和病毒就没有生长环境了,就好像把蚊子扔到沙漠里边,这个蚊子就在沙漠里活不下去。但是蚊子要是在沼泽地里边肯定活得很好,那么肺很热的状态下,就相当于沼泽地,蚊子肯定生活得很滋润。

  中医学用药经常讲气,生黄芪是补气的,陈皮是理气的,升麻是升气的,沉香是降气的等等,中医学万法归一就是讲的一个调气。调气调的就是你内在的环境和状态,这种状态对了之后,这些细菌、病毒、甚至肿瘤、癌症等致病因素自然而然就无法适应而消失了。

  记者:怎么看待中西医结合这个问题呢?

  彭鑫:中西医结合不要在理论上结合,最终的结合点就是在临床上结合,其实这里边问题很多,你问的特别关键,也是我特别想说的。中西医结合在哪里结合?在临床一线结合是最合适的。因为如果是理论,逻辑结构不一样。

  比如肿瘤的治疗,癌症的治疗。癌细胞活跃期的时候,用西药化疗或者放疗的方法抑制住癌细胞的同时,身体的其他细胞也同时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在这种时候,再用中医的方法补益病人的元气,就会把放化疗引起的副作用降到最低,放化疗的同时或之后的恢复期服用中药,头发不会继续掉,饮食能回复正常,体力也不会特别虚,身体也可以下床走路了。而不是说化疗四次之后眼圈深陷,饭吃不了,头发都掉没了,整个人虚弱的无法走路。再例如在外科,车祸引起的病人严重骨折,抢救、做手术、接骨,清理创面,防止感染等等西医擅长,但是把人抢救过来,骨头接好,皮肤都逢合之后,如何让病人恢复得更快,骨骼愈合更快,中医就特别擅长,用续骨疗伤的方法和药物,骨头长起来很快,愈合的很好,身体恢复也好。

  在这些点上可以中西医结合。我认为中西医终极的结合点就是在临床一线,在理论上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干得越专业、越原生态越好,可以互相借鉴,但不要受彼此的干扰,因为这两种科学模式从根本上的方法论不一样。

  现在有的西医学习了中医,不是冲着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气机去研究,而是冲着细菌病毒研究,就开始查某种中药是否有杀某种菌的作用,这还是西医的思维模式。一看这个人感冒了,是细菌性的,就把中药那边能抗炎的药物全罗列好了,大青叶、板蓝根等等开出一张药方,这只不过用中药替代了西药抗生素,实际上还是西医的理论。而中药学里边所讲的四气五味、性味归经、升降沉浮等,指的这个药对整个人体气血阴阳起作用,人体的五脏六经的气血阴阳调理好了,疾病自动就好了,所谓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因素自动消除。




上一篇:嘉峪关麻醉女医师:扎根西北28载 无影灯下默守
下一篇:这是候车厅里最帅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