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学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



龙虎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尊重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的价值归宿。《“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医学院校中,立足健康中国战略,深化医学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有助于医学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生命价值观,而且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以及群众的生命健康。

医学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新时代内涵

生命教育是指立足个体生命的需要,对其生命过程予以完整性和人文性培养,引导主体人珍惜、敬畏生命,并追求生命的价值,完成生命超越的教育过程。

有 “健康优先”的国情认知。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要与社会需求紧密契合。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疾病并不单纯是生物性的,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越来越多受到心理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新时代的医学教育,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照护人民的“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和促进者,肩负着普及、宣传、推广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时代使命和历史重任。因此,医学院校应当在医学生入学之初就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正确认识生命,到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最终形成过硬的医学职业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有“命运与共”的大局意识。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人享有健康是全人类共同愿景,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就是要以增加人类卫生健康福祉,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为宏伟愿景,达到命运与共、相互依存的理想状态。当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学院校大学生只有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新冠疫情发生以及在后续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反思,才会更好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新时代生命教育的内容,必须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以顺应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从而达到全球化合作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赓续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生命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基石,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笃信,同时也是我们党的一个强国战略。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传统生命思想,如中国传统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观,“和而不同”的沟通理念,道家“齐同慈爱,济世利人”生命思想,以及“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胸襟气度等。医学生命教育必须牢牢扎根于本土的生命思想,以文化自信为价值导向,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其他生命文化优势,取长补短,融合创新。

由死观生,重视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正视死亡是形成正确生命观的前提。在生命教育中,应当突破传统生命观中对死亡的避讳不言,辩证地发挥优秀生命文化的文化传统。此外,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临终关怀工作的普遍化,更需要死亡教育的推行。

总之,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要从自身职业的角度出发,对生命常怀敬畏之心,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面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之时挺身而出,为生命站岗,以仁爱为心,济世为怀,救人为务。

医学院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路径

医学院校重视医学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从整体性、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将新时代的目标要求与医学教育目的、内容相结合,把握学生需求,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进而培养出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完善教学内容,彰显时代特色。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只有准确把握世情、国情,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新时代医学生生命教育是对传统医学生生命教育的超越,新时代的医学生生命教育,是引导和培养当代医学生从国家发展战略方针的角度,开展天人合一的生命共同体教育:敬畏生命、尊重自然;重视身体的大健康教育: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健康至上;积极入世的生命价值教育:积极入世、笃行济世;医乃仁术的职业道德教育:以人为本、大爱无疆;科学理性的死亡教育:尊重死亡、树立自然归宿信念。当前抗击疫情为医学院校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和案例,生命至上的价值旨归激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疫情应对的切身体验唤醒生命主体的责任和担当,抗击疫情涌现的英雄群体给予生命成长以价值向导和精神激励,战疫精神映照下的家国情怀彰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之中。




上一篇:山东烟台瞄准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持续发力
下一篇:携手同行,扬帆起航!亢敏君第六期医学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