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天起 学院路已浮游菌不再是原来的学院路




5月31日,北医三院召开一个论坛,被很多人评价“很特别”。

站上讲台的20位发言者,其中7位是院士,还有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机构的管理者。如此豪华的嘉宾阵容抵达现场,只冲着一件事——联手促进医学科技创新。

北医三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

酝酿再出发

作为论坛东道主的北医三院院长乔杰,以一组数据切入话题:目前国内医疗机构使用的不少器械和药品依赖于进口,比如,80%的CT、75%的MRI、92%的肿瘤靶向药。显然,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查、检测、手术、康复器械、药品等,还有一片巨大的待垦空间。

“北医三院是有医学创新底蕴的。”乔杰的分享从宏观转向个体:“很多人喝过的饮料健力宝,基础配方就来自北医三院。”另外,已经商业化的产品还有知名度颇高的颈椎1号根痛平、颈椎3号颈痛平。院内特色制剂更是高达87种,如当红创伤止痛乳膏等。

最近几年,北医三院延续医学创新劲头并推崇“强强联合”。两个典型案例是,骨科与北京大学工学院及企业团队合作,开创“3D打印人工定制寰枢椎”等3项专利,以1000万元授权转让;妇产科与中科院团队合作,完成专利成果转化2项,转让收益近千万元。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揭牌

论坛主持人、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

旨在医学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北医三院组建一个全新平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这也是当天论坛的一个“重头戏”。伴随论坛主持人、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等6位嘉宾登台,揭牌并见证梦想起航。

健康界了解到,该研究院的突出特点在于“覆盖医学创新全周期和全链条”,包括基础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同时,北医三院开启科技创新投入“大手笔”模式:临床研究课题1000万元/年;科研平台建设400万-500万元/年;科研奖励1000万/年;科研经费匹配3000万元/年。

“医学创新离不开交叉合作。”乔杰放眼医学历史进程抛出见解。在她看来,正是化学、物理、生物学与医学跨界联合,才促成20世纪的三次医学技术革命。于是,北医三院管理班子酝酿一个大计划——以高校林立的学院路为纽带,汇集多方力量推动医学创新。

凤鸟来栖

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启动

北医三院副院长宋纯理

独行快,众行远。

北医三院紧邻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最醒目的标签莫过于两旁高校林立。在这里,汇聚中国最优秀的科学研究、医疗服务和教育资源。

“我们要以学院路为轴,联合多家机构打造多学科、多方向的科研共同体。”北医三院分管科研的副院长宋纯理语气兴奋。

健康界注意到,北医三院发出的倡议书字里行间流露“高瞻远瞩”和“雄心勃勃”:“我们在此倡议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邀请学院路周边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携手围绕临床医学开展医学与高科技协同的科研与转化合作。以创新为己任、以合作为基础、以转化为驱动,打破学科间壁垒,汇集创新要素与核心资源,促进我国医学创新研究、推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引领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的发展。”

“梧桐有枝,凤鸟来栖,借助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期待与同道交流、碰撞,协同创新,共同谱写医疗健康的新华章。”乔杰话音刚落,台下呼应热烈的掌声。

正如“倡议书”所言,国民健康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志,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是实现健康中国、促进人类健康的核心要素。通过学科交叉,可以促进高科技与医疗资源整合,从而释放临床科技创新人才的积极性。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是加速医药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临床医学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音乐也有“治愈力”!乳腺检测仪音乐疗法已运用于这些疾
下一篇:康复医学:为了残质粒转染疾人新生活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