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源头的安全危机



“不治土壤疾病,哪来舌尖安全”,“水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值得关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今年,土壤污染依然是代表和委员们关心和热议的焦点之一。

热点的聚焦是现实的折射。我国农业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已成农业发展的束缚,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破坏不仅致使农产品从源头上隐匿了安全危机,也令公众对“舌尖安全”更为惶恐。

哪些环境因素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安全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两会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土壤污染

危害具有隐蔽性且难以治理

“净土才能洁食。”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陈世宝用这几个字说明土壤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良好的土壤质量是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来自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体情况却不容乐观。

据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结果,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在两会期间,履新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对土壤污染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回应。他向媒体表示,国家已把治理土壤污染确定为向污染宣战的三大行动计划之一,土壤防治污染法正在起草之中,国家将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通过两会,各界人士正积极地为防治土壤污染献计献策。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今年两会政协委员的提案中,有超过20件与此相关。例如,致公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修复的提案》,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快治理农田残膜污染的提案》,农工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切实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管的提案》。

然而,土壤污染的防治并非易事。

3月8日,在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以“一污染就天长地久”解释土壤污染防治形势的严峻。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也有这样的担忧。他向媒体表示,相比于广受关注的空气污染,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其实更值得关注。

“与大气和水体环境相比,土壤污染对生态的破坏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地域性,且具有不可逆转、难以治理等显著特点。土壤被污染后,其对环境的危害往往需要大量、多途径科学调查才能发现。”陈世宝说,“从这些层面上来说,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值得关注。”

重金属超标

成因“没那么简单”

尽管土壤污染“更值得关注”,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土壤污染物虽可通过农作物的吸收、富集进入食物链,但农产品安全与土壤污染之间并非“直接”和“线性”的关系。

“提到农产品污染,很多人就会认为是由土壤污染引起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广东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指出,在厘清农产品安全与土壤污染的关系时,需要认识到,农产品安全受诸多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土壤污染对农产品污染超标的贡献率也受多种外部条件影响,如作物品种、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而土壤中重金属也存在不同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不同的条件下,情况截然不同。

“在某些地区就可能出现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超标,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而另一些地区,则有可能出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但是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的现象。”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主任王颜红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




上一篇:两会:转基因研究的“国家态度”引热议
下一篇:华南植物园发现区域环境因子变化可能通过增加球囊霉素相关蛋白 而促进土壤有机碳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