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头条:国家科技奖提名公布,首个人类细胞



李兰娟呼吁深入研究病毒载量和抗体反应:对治疗和疫苗很重要

当地时间3月23日,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瑜和李兰娟在在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传染病》(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评论文章“SARS-CoV-2: virus dynamics and host response ”。李兰娟等人认为,对病毒动力学和宿主反应的了解对于制定针对COVID-19的抗病毒治疗、疫苗接种和流行病学控制的战略至关重要。然而,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体系。

科技部: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一批切实管用的科技成果

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在26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疫情发生之后,中国科技界成立科研攻关组,围绕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病毒溯源和传播、检测试剂与设备、动物模型构建五大方向,取得了一批切实管用的科技成果,其中包括恢复期血浆治疗、干细胞治疗、人工肝治疗等等。

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数说抗疫”上线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质量基础数据库平台的新功能模块“数说抗疫”正式上线。该平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专家团队承建,将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社会治理提供决策参考,为公众了解疫情形势、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精准详实数据。

科学家开展卡介苗对抗新冠病毒实验

4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将很快开始一项针对新冠病毒的非传统方法临床试验。他们将测试一种具有百年历史的抗结核病细菌疫苗——卡介苗,是否能广泛改善人体免疫系统,从而使其能更好抵抗,或完全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这项研究将在医生和护士中进行。

100%有效!羟氯喹+阿奇霉素或成治疗新冠“奇兵”

3月21日,法国科学家Didier Raoulta团队在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发文显示:硫酸羟氯喹和阿奇霉素对于治疗COVID-2019病人有显著疗效。在一项36人COVID-2019病人(6例无症状,22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8例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参与的临床实验中,第6天患者鼻咽拭子病毒转阴率:接受羟氯喹和阿奇霉素联合治疗的为100%。

悄悄传播1个半月!意大利早在1月1日就出现病毒了

根据一项发表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的文章The early phase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Lombardy, Italy(新冠肺炎在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早期暴发)中,14家研究中心联合研究通过伦巴第大区的5830个确诊病例向前追溯,确定传播链条。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早在2020年1月1日就开始在伦巴第大区流行,这比意大利“1号病人”发病的时间——2月20日早了1个半月之久。此外,到1月29日为止,病毒只是在伦巴第大区零星发作,但在1月30日-2月19日,病毒逐渐有了爆发势头。

Nature重磅!浙大郭国骥团队绘制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

近日,世界首个人类细胞图谱在浙大绘制成功。北京时间2020年3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郭国骥教授团队的这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该论文建立了人类细胞图谱的基本框架;发现成人非免疫细胞的广泛免疫激活;提出体内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分化过程是一个细胞基因表达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并认为基因组中的调节子预先决定了分化终端的稳定状态。

大气环流变化趋势或发生逆转

英国《自然》杂志2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大气环流的变化与南半球臭氧层恢复之间的关系。对这些变化的研究显示,这种作用是各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直接结果。

科学家揭示大豆异黄酮摄入与冠心病风险下降关联

日前,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乐与哈佛大学相关科研人员合作,分析了大豆制品及大豆异黄酮摄入量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发现大豆制品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对于膳食指南的制定和心脏保护剂筛选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循环》。

基于菌群大数据搜索的新疾病检测方法开发成功




上一篇:这家山西本土生物医药企业,真赞!
下一篇:武凯同志荣获2015年自治区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