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机永不停歇的背后,是同济“血透人”



上海的一切都在渐渐恢复正常,大街上开始车水马龙,湛蓝的天空里风轻云淡,路边各种颜色的花儿开得格外美丽。“王护士长辛苦了!小路老师辛苦了!”这句每天早上血透患者们都会对王爱丽护士长和我说的话,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回旋,让我不禁回忆起刚刚过去的不平凡的60天。
疫情伊始完成接诊外院透析患者任务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到医院一周接受两到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如果停止透析,患者随时就会有生命危险。与医院其他科室相比,这也正是血透中心的特殊之处,尤其在疫情来临时,更是要经历重大考验。3月份疫情伊始,我们血透中心接到院部通知要接诊外院的血透患者,为了确保患者们的安全及帮患者办理转大病医保、缴费、诊疗等各种手续,我们在门诊大厅连续帮病人有序办理各种手续6个多小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忙得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小蜜蜂用到没电,嗓子直冒烟。有一天晚上突降大雨,血透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在余晨主任和王爱丽护士长的带领下,在大风大雨中亲自护送每一位患者,保证一百多位的透析患者安全离开。最终,血透中心圆满完成了接诊外院透析患者的任务。起早贪黑上下机测核酸
用心守护好第一道防线
4月份,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采取了定时消杀、上下机均测核酸、分时段错峰进入透析室、隔离门诊与住院患者从而避免交叉感染等措施,保障了血液透析中心的工作顺利开展。血透中心还在核酸采样点开设血透患者核酸采样专窗,所有的患者和家属上下机均需测核酸,因为哪怕有一位核酸检测为阳性的透析患者进入过透析室,那后果也将是不堪设想的。为了给患者争取早点进入透析治疗的时间,王爱丽护士长和我两人每天六点钟不到就穿上大白给透析患者们测起了核酸,每晚都会给最后一个下机的患者测完核酸才关窗。因为涉及到两班透析患者之间要进行环境消杀,记得有天晚上当我测完最后一个下机患者时已经是23:30,第二天早上不到六点钟又迎来新的一批透析患者。
有人问我,这么高频率地核酸采样,有没有测到过阳性患者。是的,我测到过好几个阳性透析患者,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但庆幸的是这几位患者经过院感与疾控的流调评估,最终都被判断为院外感染。直到全面解封,血透中心也像往常一样在安全地运转,没有停歇过一天,用血透患者的话说:“在同济医院做血透,我们很放心也很幸福!”。我们在用心守护着血液透析中心的第一道重要防线,我觉得再辛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姐妹们共甘共苦来团结作战
得知医院要组建支援方舱的医疗队,血透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响应院党委的号召,第一时间积极报名参加,最后科室决定由史芳芳和陆叶萍二位护士光荣出征。随着疫情的加重,接到急需血液透析室护士的通知,科室又继续派出了吕秀娟和杨玺熹两位护士分别去浦东和中山医院进行支援。留在科室的姐妹们在人手更加紧缺的情况下更是超负荷地在运转着,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需要穿着大白上班,走一走就是一身汗,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几乎每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疫情期间,有些患者是楼宇封控的,为了保证安全,血透中心还开设了缓冲的透析病区。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都没有回家,留在科室保证了血液透析中心200个血透患者和全院危急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正常运行,大家一起携手走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领导身先士卒,树立学习楷模
自4月21日起,肾脏内科余晨主任被调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赴上海工作组,作为国家巡视督导专家,参加上海抗疫50天。她每天的工作繁忙而有序,上午穿着大白,进入定点医院红区进行查房、督查指导工作,下午参加疑难死亡病例讨论,晚上参加国家重症专家举办的新冠指南学习班,对她来说这是一段难忘却有收获的经历。余晨主任穿着大白在前线,是我们肾脏科每一位医护人员的楷模,我们被她深深地感动着。护士长王爱丽老师是多年的老党员,她一直在科室的纸箱子上睡了两个月,腰椎疼痛加重却从来不叫苦叫累。每天早上测完核酸回到科室,和王老师一起就着咸菜吃馒头的日子也许是我这辈子最值得回忆的事情。
我负责整个血透室所有病人的核酸采样工作,为了抢时间让患者们早点上机,我每天都会拎起送标本转运箱在7点钟之前就把第一批标本送到PCR实验室,迎着第一缕朝阳走在送标本的路上,我心里总是在想明天一定会更好。因为连续测核酸的劳作,让本身就有颈椎病的我,左侧上肢都是麻木的,并且逐渐加重,可是我心想我不能休息更不能请假,我要坚持,因为疫情期间每一个同事都不轻松。我把医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患者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当然我也有自己的小家,住在医院一个多月不能回家的时候,我特别想念两个宝贝,看着手机里孩子们的照片,我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抹眼泪,但我应该舍小家为大家,向身边的楷模学习,在关键时刻要挺身而出。
患者知恩怀感动,邻里互助暖人心
在疫情期间物资最紧缺的时候,有些患者因为路远来不及吃早饭,我们护士便纷纷将自己的食物分给患者们吃,有的患者在医院门口不舒服了,我们就推着轮椅就去接他们,护士长还提前为患者们准备了巧克力、糖果等来救急患者出现低血糖的情况。爱是相互的,有一位透析患者走了很远的路,硬是满头大汗地把一个十多斤的大西瓜送到核酸检测点给我们,说血透室的护士们为了透析患者加班加点实在太辛苦了。还有个血透患者听说我们穿着大白来不及吃早饭,把家里的压缩饼干全部都拿来给我们吃,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但我们心里知道这是患者的一片真诚心意。
此外,我还收获了很多的爱与感动。在封控期间,我和身为医生的爱人都不能回家,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们有困难了,左邻右舍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将自己家都不够吃的菜送到我家门口;将自己好不容易买到的鸡蛋送到我家;还有一位不知名的好心邻居将一袋大米悄悄放在我家楼下,按了门铃就走了……这些点滴的温暖和爱心,我都一一记下了,我告诉我的孩子们要永远记住别人给的这份温暖和爱,将来要传递下去!
到了5月份,疫情开始有所缓解,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每周一到周六我都是4点50分准时起床,5点多到医院上班,每天清晨我走在空无一人的上班路上时,我都会想:“我能见到5点钟沉睡中的上海,我很幸福,为了上海这个美丽的城市而奋斗,我愿意!疫情终将散去,每一天都在变好,加油!”每每这样想,我的内心里就充满了十足的前行动力!
一起期待着,明天会更好!
5月31日,最后一天需要4点50分起床测核酸的日子,当测完最后一个病人时,护士长王老师发现自己手边盒子里的棉签正好用完,她说:“燕燕你看多巧,这代表着结束了,明天就全面解封了,希望我们以后再也不要经历这样的日子。”想着这60个不平凡的日夜里大家都很不容易,我眼含着泪水笑着使劲点点头。
血液透析机永不停歇的背后是同济血透人对患者们爱的守护,有些事情你真的只有体验了,把自己置身其中,才可能有意外的收获。正是经历了这场疫情,邻里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人与人的关系貌似更加亲近了。恢复如常的日子,大家似乎也更加格外珍惜当下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期待着,明天会更好!图文 | 血液透析中心 路燕燕
编辑 | 宣传处
猜你想看
同济医院于1900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建,上海市同济医院是普陀区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 200 万人次。拥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骨科、精神神经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上海市重点专科脊柱外科、心身医学科、消化内科,上海市中医示范科;实现急诊与危重症学科、老年医学科、检验医学科、临床药学科入选上海市级平台学科建设计划;院内形成以骨科牵头的运动-神经-精神学科群,心内科牵头的循环-呼吸-胸外学科群,消化内科牵头的消化-普外-内分泌学科三个优势学科群;以及由血液科牵头的血液-肿瘤-影像-病理-检验学科群、妇产科牵头的妇产-泌尿-肾脏-生殖学科两个特色学科群。医院整合学科优势,基于多学科合作,血液内科建立的难治复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体系入选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并成功打造三个国家级中心——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创伤救治中心,成为沪西北地区的大型急诊危重症与疑难杂症综合诊治中心。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干细胞联合研究基地。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承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 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 余项。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
同济医院作为一所百年传承的现代化医院,执着于精湛的医术,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温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传播文化。并以济人济世之心传医者之道,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国际援助、扶贫帮困中发挥了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怀,将同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洒满大地。




上一篇:从求助到出院仅用8小时 同济医院日间病房为七旬老人打通透析生命线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机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