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杂交小麦:中国种业“走出去”的又一靓丽



“全国十粒种,一粒自北京”。北京种业发展根基深厚,打造中国“种业之都”底气十足。自2010年首次提出打造“种业之都”,10余年来,“京”字号种子持续领跑全国。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制的“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为实现农业科技强国梦奉献了一张功能强劲的“北京芯片”。中国二系杂交小麦作为我国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正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实现了中国杂交小麦人50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

小麦育种革命

杂交小麦是国际小麦科学百年来的世界难题,被认为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重要途径。1992 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首次发现小麦光温敏不育种质,通过不育系、恢复系、强优势杂交种、高效制种技术等的系统创新,创建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全面解决了国际杂交小麦长达60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引领当今国际杂交小麦发展方向,是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又一原创性重大成果(袁隆平,2012)。自“十五”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团队牵头国家“863 计划”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杂交小麦种质资源和杂种优势理论方面不断创新,并率先实现杂交小麦的产业化,居国际领先地位。

图片 2

保障粮食安全的新途径

以新一代 BS 型小麦光温敏不育系为基础,“井喷式”审定了京麦 179、京麦 183、JM6-3等“京麦系列”杂交小麦换代新品种 12 个,在品种审定数量、类型及适应区域等方面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大面积示范应用300余万亩,平均增产15%以上。

“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在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试种成功,首次在国外(乌兹别克斯坦)审定了 JM6-3,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

“京麦系列”杂交小麦丰产稳产、节水抗旱性、耐盐碱性表现突出,可节水 30~50%,省肥20%,在高产田可增产15%,中低产田增产20~30%。专家预测,2030年杂交小麦应用按2亿亩计算,可新增产小麦150亿公斤/年,可解决约5000万人的口粮。

近年来,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在巴基斯坦、孟加拉、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开展杂交小麦的示范推广,深受当地农民的喜爱,打造了中国现代农业高技术成果“走出去”的又一精品和名片。

图片 7

小麦高端种业的先锋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在河南邓州市打造我国首个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已建成100亩分子育种与种子加工区,300亩遗传育种研发区,辐射带动豫南地区建设60000亩规模化制种示范区。围绕杂交种子生产关键环节,开展了基于混播制种模式的 降本增效关键技术研发,机械化操作水平达到 95% 以上。

“十三五”期间,在豫南、云南、四川、重庆、山东建立杂交小麦规模化制种及规模化制种产量水平稳定达到 350kg/亩以上,较“十二五”时期综合制种成本降低约15%。实现中试和规模化制种产量分别突破400 公斤 / 亩和 300 公斤 / 亩,保障杂交小麦产业化发展。丰富和完善了杂交小麦上中下游科技研发与创新体系,全面贯通了杂交小麦产业链,打造了杂交小麦商业化育种体系,使中国成为全球利用不育系实现杂交小麦商业化的唯一国家。

图片 4

 “京麦 179”规模化混播制种突破 350kg/ 亩 

“全国十粒种,一粒自北京”。北京种业发展根基深厚,打造中国“种业之都”底气十足。自2010年首次提出打造“种业之都”,10余年来,“京”字号种子持续领跑全国。  

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创制的“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为实现农业科技强国梦奉献了一张功能强劲的“北京芯片”。中国二系杂交小麦作为我国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正快速走向大面积生产。实现了中国杂交小麦人50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梦想。

小麦育种革命

杂交小麦是国际小麦科学百年来的世界难题,被认为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重要途径。1992 年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首次发现小麦光温敏不育种质,通过不育系、恢复系、强优势杂交种、高效制种技术等的系统创新,创建了“中国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全面解决了国际杂交小麦长达60年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引领当今国际杂交小麦发展方向,是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又一原创性重大成果(袁隆平,2012)。自“十五”以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团队牵头国家“863 计划”及“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杂交小麦种质资源和杂种优势理论方面不断创新,并率先实现杂交小麦的产业化,居国际领先地位。

图片 2

保障粮食安全的新途径




上一篇:烤瓷/铸瓷/树脂,那么多的贴面材料,到底哪种好
下一篇:1603.9公斤!杂交水稻双季亩产创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