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作兵:免疫力是战胜病毒的关键 也是康复医学



  浙江在线8月13日讯 一场大疫,一场大考。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普通人对生命的领悟更深了,健康才是第一;一次最美的逆行,医护对于白衣的使命,感知更透彻了。

  “在武汉,直面病毒,挽救同胞手足生命,感觉责任更重了。特别是新冠肺炎病人康复、老年人免疫力提高,我们医生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重返工作岗位后,浙江大学医学院康复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第一批支援武汉重症新冠肺炎国家队领队、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陈作兵教授行色匆匆,步子更快了。

  在陈作兵办公桌,一张身穿隔离衣的照片,见证了他在武汉“以生命赴使命,以热血写忠诚”的60多个日日夜夜。2月1日下午5:30,是陈作兵教授记忆深刻的时间点之一。当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受国家卫健委指派,组建“抗击新冠肺炎紧急医疗队”,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在内的多位传染病、康复医学、重症ICU、感染病、急诊、呼吸等方面的权威专家,紧急驰援武汉,这支队伍,也被称为“浙江省援鄂重症肺炎国家队”。

  逆行驰援,生命重于泰山

  2月1日下午5:30接到出发命令,晚上9时登上开往武汉的列车;2月2日清早,来不及休整,陈作兵教授和同事们就赶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洽工作;从3日开始,浙江专家团全面入驻医院东院区的重症监护室,与当地医护打“配合战”,共同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减少患者死亡率。

  邱女士是陈作兵教授和团队救治的第一位病人。“这是一位急诊室护士长,病情危重,氧饱和度只有90,然后是一点点往下掉,心跳也只有70,持续波动。而从CT影像看,提示有大面积的阴影和积液,可能几分钟内,就会出现险情,必须要插管用上呼吸机。”

  气管插管工作其实是一项极高危的工作,因为气溶胶扩散会导致病毒传播,而当医生在病人口鼻附近进行近距离操作时,呼吸道会喷射出大量的病毒气溶胶,其风险可想而知。

  “我们不上,谁上!”“需要快一点,再快一点。”生命重于泰山,容不得一点迟疑,火速组队,进入ICU插管。所幸,浙大一院的精兵强将通力合作,邱女士的插管顺利完成。“一天天看着她指标好转了,肺部阴影和积液慢慢在吸收,氧饱和稳定了……”20天后,邱女士从ICU转到普通病房,最终出院。

  后来,邱女士特意给浙江省援鄂重症肺炎国家队发了一段视频,说感谢浙江的医生,是他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免疫力是战胜病毒的核心竞争力

  恢复健康的邱女士,是浙江省援鄂重症肺炎国家队抢救回来的众多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一员。武汉期间,重症监护室里病人的指标、年龄、不同阶段的反应,这些数据,都刻在了陈作兵的脑海里。在陈作兵看来,给予邱女士第二次生命的,不仅仅是医疗队的努力,更是他们自身的免疫力。

  “在我们所管理的重症监护室里,老年人的发病率很高,这些老年人很多都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有的老年人是脑卒中病人,或者恶性肿瘤病人,免疫力特别低。”

  在救治过程中,陈作兵教授和团队也在思考,新冠病毒狡猾,病情瞬息万变,但为什么两个差不多阶段的病人,有的能挺过来,有的挺不过来;有的恢复得慢,有的却恢复得很快。

  “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不管是防治还是救治,真正战胜病毒的一定是病人自己的免疫力。”陈作兵教授如此总结。

  “免疫力,和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年龄、个体差异、饮食、心态、外来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机体免疫力的强弱。”

  边救治边思考,作为国内权威的康复医学专家,陈作兵提出了应对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我们从最基本的呼吸运动操教起,如何咳嗽,如何进行心肺功能训练、力量训练、体能训练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这些我们都在病房内宣教,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提高身体功能,增强免疫力,逐步恢复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陈作兵说。

  推动灵芝孢子粉临床试验

  借力中医药促进康复学科发展




上一篇:PT0004 双缩脲蛋白定量试剂盒
下一篇:高三化学教案:《原子晶体》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