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秉持初心前行



传承红色基因 秉持初心前行

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 (颜慧 摄)  

爷爷康岳1930年参加红军游击队,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北建设,创建了乌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孙儿康炜扎根基层社区工作8年,探索实践新时代党的建设引领下,社区“亲情服务一家亲”工作法帮扶辖区困难群众……这是一个家庭的故事,是两代党员的故事,更是一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进故事。

爷爷的故事:

峥嵘岁月历练“红色人生”

康岳是一名抗日战争前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尽管已去世多年,老人光荣一生的革命历程和“一心为民服务”的革命情怀却早已厚植于孙辈心间。

1930年,康岳从家乡江西省吉安县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红军后,康岳白天打游击、进行艰苦的军事训练;晚上专心政治学习、宣传革命思想。那时的农民一年到头忙里忙外,却还是不能解决温饱问题,他看到红军带领着百姓们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逐渐了解了红军是怎样一支队伍,就是为了让更多贫苦百姓过上好日子。

在一次执行侦查任务时,敌人将手榴弹扔在了战友的身边,康岳顾不上多想,直接扑到战友的身上。一瞬间,手榴弹爆炸产生的碎片将康岳的肩部炸伤。

由于在各种战斗中舍生忘死、训练刻苦、作战勇敢,他在3年内便晋升为排长。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康岳也和部队一起开始长征。穿越深山密林、走羊肠小道,战士们常常是白天隐蔽、夜晚行军。在寒冷的气候下,他们只能身着破旧的单衣,树皮、草根、皮带……能吃的都吃了,但还是饥肠辘辘。为了不让伤病员掉队,康岳忍着饥饿,把仅有的口粮留给了伤病员。

任何艰难险阻皆是一种锻造。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康岳所在的部队敢吃苦、有韧劲,也能打胜仗,不仅建设和保卫了根据地,还钳制了一部分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二方面军与陕北红军第27、第28军团等部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康岳在120师359旅717团,从此投入了抗日战争。其间,康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整风运动等,继续在一次次战斗中淬炼铁一般的意志。

新中国成立后,康岳受党组织委派来到老石旦地区,将这里作为自己参加国家建设的新起点,并在1953年3月与拉僧庙制碱公司的刘学元、渡口天然碱运销驼队的云开雷一起成立了乌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

当时,康岳带着3名同志从伊克昭盟鄂托克旗出发,赶着毛驴车,经过3天3夜的跋涉,来到老石旦地区,从小窑主手中接管并创办了隶属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的公私合营煤矿——石嘴山煤炭工业公司(老石旦煤矿前身)。在接管初期,生产工具是铁镐、铁锹、背筐和小麻油灯;井下排水主要靠水桶、扁担人担肩挑,劳动条件极为简陋。采煤方法也很原始,主要靠“放架子”完成,十分危险。

为了更真实地了解煤矿的生产情况,康岳刚到老石旦煤矿时并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身份,第一件事就是和工人们一同采煤作业,同吃同住。他瘦小的身体被晒得黝黑,大家都笑话他,这么弱小的身体哪能干了这么重的活。一个多月后,康岳才拿出上级党组织的介绍信,大家这时才知道,与自己同吃同住了这么久的瘦小同志竟是上级党组织委派来的矿长。

在康岳的带领下,短短几年时间里,老石旦煤矿的生产力就实现了质的飞跃,煤炭产业在这片土地上如火如荼、兴旺发展。

“爷爷过去常告诉我,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的指引下,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当年老石旦地区的工业才有了空前的发展。只有依靠着共产党这棵大树,希望的种子才能播撒在一代代人心中。”康岳长孙康炜说。

孙辈的故事:

为民服务彰显“红色家风”

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铸就了康岳始终如一的本色和初心,也激励着儿孙们继续传递革命精神、传承优良传统。在康岳的书桌抽屉中,放满了大大小小的证书和荣誉勋章。生前,老人将这些荣誉背后的精神视为珍宝,他希望自己的后代继承发扬老一辈人身上的革命精神,以最大的热情去奋斗,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




上一篇:特斯拉Y型愚蠢缺陷:特斯拉糟糕决策的3种廉价解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