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扶贫产业园:企业“癫痫治疗仪拎包”入驻 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产业兴才能百姓富,在昌都市察雅县,聚集着的金银器、木雕、唐卡、颜料等传统工艺,过去一直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到来后,利用重庆援助资金建起了扶贫产业园,吸引当地传统手工艺企业入驻,当地建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如今,过去没落的传统工艺品又焕发活力,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利器。

  零散无序守着“金饭碗”挨饿

  扶贫产业园位于察雅县烟多镇,距离县城4.5公里。6月13日上午,重庆晨报·上游新闻特派记者走进产业园,老远就听到敲打金属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走进一楼的金银器生产车间,昌都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邓巴多吉正在指导十多位学徒,对各种各样的银器进行加工。

  邓巴多吉来自察雅县荣周乡麦堆村,当地自古有金银锻制技艺的传统,已传承了上千年,并形成自己特殊的工艺风格。邓巴多吉是麦堆金银锻制技艺第六代传人,2014年,他出资200万元成立了察雅麦堆金银锻制技艺手工艺传承合作有限公司

  麦堆金银锻制所有制品都通过手工制作完成,式样和构造经过工匠们精心设计,绘图到制作有20道工序,包含冶炼、捶打、焊接、锻造、洗涤等环节。相对于其他工匠,麦堆工匠更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人物、动物、花鸟鱼虫等装饰栩栩如生、生动灵活。

  “以前在荣周乡有个破旧的厂房,许多工艺品都分散在村民家中加工,不但生产效率低而且质量没有保障。”邓巴多吉说,由于零散无序的生产方式,企业一直做不大,最多的一年只销售了90多万元。

  制作一件小型银器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费时费力成本高,制作好后又难找销路。邓巴多吉透露,过去许多麦堆工匠守着“金饭碗”挨饿,渐渐远离了这一行。

  企业入园传统工艺焕发活力

  “三年的援藏时间不多,想把察雅经济搞活,就得转变援藏方式,让以往用资金援藏为主的‘输血式’援藏,变为‘造血式’,搭建察雅创业生态,助力更多年轻人在当地创业追梦。”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察雅县副县长刘书获说,县委、县政府安排他启动建设扶贫开发产业园区,通过借鉴内地管理经验,把招商引资企业、本地民族手工业企业引入园区,进行规范化管理,园区于2018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

  “扶贫产业园配套齐全,企业‘拎包’入驻,也不用缴纳租金和物管费,前提是要接纳当地的建卡贫困户就业。”刘书获说,产业园建成后,邀请当地的传统民族手工业企业入驻园区。

  邓巴多吉的企业于2018年11月入驻扶贫产业园,免费使用400平方米的厂房。当地的建卡贫困户进入公司,边打工边学习金银锻制技艺。

  “学徒每月的工资3500元左右,学成毕业后,可以继续留在企业上班,也可以自己创业,加工好的金银器,公司可以帮助寻找销售渠道。”邓巴多吉说,自从有了扶贫产业园,村民不但可以在家门口打工,增加了收入,而且企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今年以来就接订单100多万元,比往年增加不少。对未来发展前景,邓巴多吉充满了信心。

  如今,察雅县扶贫产业园已入驻企业9家(民族手工业、高原特色农业等),协议总投资4620万元,带动扶贫建档立卡户186人的就业。

  孵化企业把昌都货卖到全国




上一篇:中国世界杯2022预选赛积分榜 (1177.HK朱永扬)上半年涨56% 领涨恒指成分股
下一篇:康哲药业(00867.HK)获乾全自动制丸机眼症治疗药0.09%环孢菌素A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