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丨潘洪辉:瞄准国杀虫双内培养基市场空白,为生



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一位印度人都会出现在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晟生物”)的办公室,和这里的员工一样上班下班、休息放假,但他并不是康晟的员工,而是一位“客户”。作为一家生物医药技术企业,康晟生物提供的正是生物医药行业所需要的关键原材料——培养基,以及使用培养基的整套工艺,而工艺的技术转移则可能需要客户亲自到他们这儿来学习,于是“员工”中便出现了一位客户。康晟生物总裁潘洪辉曾是国内一家大型药企的首席科学家,他看到了培养基为国外大企业垄断给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带来的痛点,他希望自己能为行业提供稳定高质的国产培养基产品。

文丨李红 图、编辑 | 徐璇

生物博士回国担任大型药企技术骨干

“80后”潘洪辉佛山出生,香港长大,美国念书,一直读到生物化学专业博士。读博期间,他是一位实验狂人,他的小组共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而他主导和参与的便达到30篇,他现在依然很怀念那段“单纯做研究的岁月”。博士毕业后,潘洪辉曾在美国著名的培养基企业西格玛-奥德里奇精细化工工作过四年多的时间,担任技术部门的高级研究员。

2012年,作为细胞培养技术总监,潘洪辉正式回国加盟海正药业,主要负责培养基的优化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从国外企业那里购买回来的培养基,由我来负责优化,以备制药过程使用。”不过,潘洪辉表示,正是在海正的那段时间让他发现了培养基市场的痛点,“培养基供应基本由国外大企业垄断,但是因为中国市场并不大,那些企业并不重视,交货期限长,产品质量不稳定,更谈不上什么售后服务,这个对于药企来说,是很大的制约因素。甚至,我们非常担心受外部因素影响,国外的企业不供货了。”

后来,国内也陆续出现了几家培养基公司,但规模都比较小,甚至,潘洪辉认为“前几年的时机还不太成熟”。“培养基是供给生物医药行业的,并不是所有的药企,而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以及老龄化的逐步显现,生物医药市场才真正焕发出了活力,随之而来的培养基市场需求也被放大,所以,我认为,太早进入,市场还没成熟,而我们进入的时机是比较好的。”

首席科学家“出走”解决培养基痛点

潘洪辉指的时机正是2017年下半年,那时,已是首席科学家的他从海正药业辞职,开始进入自己创业的孵化期。他在江门借用朋友的实验室,来解决培养基生产的三大难题:自主研发细胞的可行性,培养基稳定性和通用性。潘洪辉解释,培养基的生产需要细胞,所以需要解决细胞的自主研发;再就是培养基的稳定性其实是每一个培养基企业,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需要解决的问题,只要质量稳定了,一切都好谈。而通用性,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生产的培养基可以用在多款药品上,当然市面上除了通用培养基,还有量身打造和定制的。

有趣的是,在潘洪辉的事业刚刚进入孵化期,生产技术尚处在孵化筹备阶段时,一个大客户便找上门来了。这个客户就是印度的萨马斯,合作内容包括培养基生产和整套工艺研发,整单金额超过500万美元。“培养基圈内大家都很熟,他们了解到我们实验室正在做这个工作,所以就找上门了。”而这个合作一开始,萨马斯的一个技术团队也就变成了潘洪辉的“员工”,跟在了他的身边。

不止生产培养基,更要打造全技术平台

创新丨潘洪辉:瞄准国杀虫双内培养基市场空白,为生

▲潘洪辉(左)希望为行业提供高质的国产培养基产品。

孵化期结束,解决了培养基稳定性和通用性问题后,今年4月份,潘洪辉组建的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落地中山,“9月份,选择进驻中山火炬开发区国家健康基地。此前也去过其他的城市考察,但最终选择健康基地,因为这里办事效率高,园区管理者专业、好沟通,给了我们一整层1600平方米的场地。”落地时,康天晟合已经拥有了一支过硬的初创团队,潘洪辉和法国留学归来的袁军博士主要负责研发、生产、质控,而公司副总裁吴帆则主要负责市场与运营。

到目前为止,康晟生物已经与国内外多家医药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并且完成了天使与Pre A轮融资,预计明年将会大展拳脚,“明年的销售,应该不止翻一番,可能会翻好几番。而根据我们的预测,培养基市场的大爆发是在2020年,也就是说,明年是我们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




上一篇: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制药板雷帕霉素块短期承压,看好行业长期发展
下一篇:福建生物工程真空冷冻干燥设备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