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想高产,除了品种还需要啥?



原创 农视网 农视网 收录于合集 #聚焦三农 27个
大豆既是粮食作物
又是油料作物
同时也是副食品的重要原料
近十年来
我国大豆进口依存度
一直处于80%以上
那么
我国大豆种业目前是什么情况?
与国外差距在哪里?
除了好的品种
还需要和哪些方面结合
才能达到高产?
来看记者的报道
▲ 完整视频
《聚焦三农 | 大豆想高产,除了品种还需要啥?》
大豆品种“中豆63”竞价拍卖1500万元
2021年5月28日,在武汉种业博览会上,大豆品种“中豆63”以1500万元成交。
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赵雷:我们试验了两年,产量特别好。按老百姓常规的种植方式,亩产也在500斤。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周新安:
创造了南方地区的高产纪录——每亩336.89公斤。我们这个品种比较耐密,一亩地种17000株左右也不倒伏。稀植它有分枝,所以它稀的产量也可以。
周新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也是“中豆63”研发培育团队的负责人,从事大豆研究已有40年。他告诉记者,“中豆63”除了产量高,还有其他更容易被市场接受的特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周新安:蛋白质含量是42%左右,油分含量是百分之二十一点几,加起来就是64%左右。
除了产量高,品质好,耐密植之外,“中豆63”还具有抗病的特点。从去年5月28日拍卖拿到全国代理权到现在,已经整整一年的时间了,那么“中豆63”市场认可度和销售情况如何呢?
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赵雷:这个品种目前在湖北省可是一种难求,好多人已经把明年的款全额打给我们了,都在等这个货。
我国年推广面积超5万亩的大豆品种有290个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大豆原产国,那么目前我国大豆种业又是什么情况呢?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韩天富:
我们现在库存大豆品种资源有41000多份,从建国以来,我们选育的大豆品种大约是3200个,年推广面积超过5万亩的大约是290个左右。
我国大豆单产是世界平均单产水平的70%

今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大豆科技自强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国大豆亩产要达到400斤。那么,目前我国大豆的单产水平是多少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存祥:
我们国家大豆单产大概在130公斤左右,世界平均单产大概在180到190公斤。像美国、巴西这些大豆主产国,他们的单产大概在225到230公斤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大豆单产基本上是世界平均单产的70%,不到美国、巴西的60%。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
那么,中国跟美国、巴西相比,差距在哪里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存祥:这个差距是多方面的,比方说品种的问题,我们的品种潜力跟国外比还是有差距的,单产大概差50到100公斤左右。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周新安:他们目前都是抗除草剂、抗虫的转基因大豆,草荒很容易就控制住,所以产量一下就上去了。
1994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被批准商业化种植。从此,大豆转基因技术在美国、阿根廷、巴西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此后,以原孟山都、先锋等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开始广泛应用生物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耐除草剂、抗虫、高油酸、抗旱等转基因大豆品种,建立了基于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成为世界大豆种业的主导者。目前,世界前三大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90%以上均种植的是转基因大豆品种。
我国大豆种业是否存在“卡脖子”?
我国一直种植的都是高蛋白的非转基因大豆,那么目前我国大豆种业存不存在“卡脖子”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存祥:
大豆不存在,因为咱们国家大豆100%是自己培育的品种。但是,在技术层面还都“卡脖子”的,比如说重大的技术,像基因编辑技术。
“中黄13”累计推广面积超亿亩
在我国,大豆种植分为四个区域:东北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南方多作大豆区、西北大豆区。周新安团队培育的“中豆63”主要适宜在南方区域、黄淮海南部以及西部山区种植。那么,在其他几个区,大豆品种的情况又如何呢?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韩天富: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之后,大豆生产管理比较粗放,这时候,常常存在缺苗断垄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中黄13”横空出世了。它有非常多的分枝,通过分枝以后,使缺苗断垄地段也能很快封垄。在那种管理非常粗放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不错的产量。
“中黄13”的培育者是王连铮,他是我国著名的大豆遗传育种学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黄13” 是全国唯一累计推广面积超亿亩,也是唯一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大豆品种。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韩天富:
我们农业生产的方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型经营主体发育起来了,机械化生产不断普及。我们需要的是在高密植情况下的品种,现在我们就有了新类型的品种。所以,“中黄301” 非常苗条,这类品种是适合于高密植种植,它在高密度情况下,能够实现高产。2016年到2020年,连续5年在我们新乡基地的亩产超过了300公斤。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需要耐阴性大豆品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 要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因为玉米株高,会遮住阳光,影响大豆生长,所以要求大豆品种具有耐阴性。而在四川,将大豆、玉米或者大豆、高粱进行带状复合种植,已经是一种传统种植模式。当地村民一般在4月中旬育高粱苗,5月上旬移栽,等到7月1日左右,在高粱地里插播大豆。那么,耐阴性的大豆品种目前产量情况如何呢?
杨华伟是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大豆育种专家,他培育的耐阴性大豆品种有“贡秋豆5号”,“贡夏豆12”等。
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 杨华伟:
选的品种是耐阴性的,大豆在开花期之前,苗子长得非常缓慢,有40天左右。它的苗不管遮不遮阴,苗就这么高一点点,比如高粱或者玉米收割之后,大豆的高度就这么高。这个共存期实际上也就是40天以内,亩产一般能达到一百二十几公斤。
为何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低?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1.26亿亩。其中,东北产区占65%,黄淮海区占19%,南方区占14%,西北区占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存祥:
从产量上看,南方是最高的,单产大概145公斤,黄淮海单产大概138公斤。很遗憾的是,东北地区产量相对低一些,单产大概是130公斤。西北产量更低一些,单产大概114公斤。
大豆育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像“中豆63”、“中黄301”等高产量的大豆品种,为何我国的大豆单产水平还这么低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吴存祥:
粮食生产是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比方说品种问题、耕地的问题、机械的问题、技术的问题,尤其是技术到位率的问题。有的时候就是一项好的技术,应用好了,产量会翻番。
良种、良法结合才能高产
韩天富就结合“中黄301”,向记者介绍了一种新的耕种栽培模式,这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历经13年的研究,叫“麦茬下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韩天富:
这个地里铺满了秸秆,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我们传统的方式去播种的话,播种机就会堵塞。能不能让麦秸从我们的敌人变成我们的朋友?请它暂时离开一下,给我们让个道,然后我们再让它回到地上来。这个拖拉机往这里走的过程中,有一个横向的旋转装置,完了往旁边打秸秆,我往这儿走,它往两边打,把这个麦秸清理走了以后,播种机走的时候没有麦秸了,然后非常容易播种。等播完种了以后,回来的时候就把刚才打到两边的麦秸往回打,盖上了,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均匀覆盖的地面。当时,播完种以后是在六月份的时候,骄阳似火,非常容易干燥,下点雨就非常容易板结,出苗就非常不好。这时候,有了麦秸覆盖之后,一直保持一个湿润状态,而且降低了地表的温度,使小苗在非常舒服的状态下长出来,不仅没有影响出苗,而且反而促进出苗,从而实现了苗全、苗匀、苗壮,高产的实现是良种、良法结合的结果。
有了好的品种
还需要有好的土壤、
好的技术、好的农机
才能真正实现高产
同时
生物工程技术
是育种产业的一把利剑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尊重科学、严格监管
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 “育繁推”一体化发展
我们期待
相关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
能够加快启动实施
以“产学研用”相融合的创新机制
推动产业化
让我们的“油瓶子”里多装中国油
记者|李媛媛 摄像|齐文明
编辑、视频剪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原标题:《大豆想高产,除了品种还需要啥?》




上一篇:习近平同克罗地亚总统米拉诺维奇 就中克建交
下一篇:CRISPR-Cas12a的β-地贫疗法获FDA孤儿药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