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传承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传承

张清华。通讯员供图

  近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成员来到广东南路革命化州纪念基地,开展“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主题党日活动。在现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讲授了一堂微党课。

  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高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因油而生、为油奉献”,在67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基因,培养输出大批管理精英、技术骨干及各类应用型人才,遍布全国各地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和各级政府机关、科研院所、教育行业,为石油石化行业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史学习教育推向深入,为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汇聚磅礴动力。”张清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要紧抓国家高等教育和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机遇,充分依托广东省政府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石油石化央企共建学校这一重要平台,努力建设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党建引领▶▷

  推进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您如何理解这句话?

  张清华: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对高校而言,就是办好高等教育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对这项工作的阐述,为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根本遵循。

  我们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把党建摆在首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要将党建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切实履行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工作职责。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扣好大学第一颗扣子,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南方日报:具体而言,学校如何做好这项重要工作?

  张清华:紧紧抓住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条主线,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通过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建设基层党组织、严明纪律规矩等方式确保党的领导和党组织全覆盖,将党的建设作为推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重要引领。

  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和当前即将展开的“十四五”规划,确立了“1234”发展思路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四大发展战略,走差异化发展路径,推进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

  “1234”发展思路,是学校“十四五”发展的总纲领。其中,要做到“坚持1个引领”,即坚持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服务2个面向”,即面向石油石化产业发展、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抓住3条主线”,即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校。“用好4大举措”,即坚持特色,以特强校;差异发展,以异赶超;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深化改革,以改促建。

  红色基因▶▷

  传承广油“西迁精神”接续奋斗

  南方日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独具特色的红色基因?

  张清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67年的发展史,就像是一部带着红色基因的奋斗史。可以说,为国奉献是学校血脉,因油而生是学校基因,听党召唤是学校传统。

  1954年,学校的办学前身——华南工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成立,明确提出了“为国家培养工农成分的专家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骨干”的办学主导思想,汇聚了一批以冉济川老校长为代表的革命干部。此后,学校历经多次划转更名,始终初心不改,大力传承和弘扬石油精神和铁人精神,为国家培养石油工业的专门人才。

  1965年,学校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配合茂名石油公司发展,从广州西迁茂名,“迁人迁物迁思想”,此后一直扎根粤西办学,铸就了办学史上“西迁茂名”的伟大丰碑,培育了以“听党召唤,为国奉献;艰苦创业,忠诚担当”为内核的广油“西迁精神”。办学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先进人物。

  南方日报:学校出台了哪些举措,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上一篇:意大利足协对森西能否参加2020欧洲杯持怀疑态度
下一篇:视力恶化40年后重见光明!新型基因疗法首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