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遭科技部罕见处罚 又陷“14万孕妇基因



公开资料显示,华大基因前身为深圳华大基因医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2015年6月23日,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为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的诊断和研究服务。

2015年12月11日,华大基因曾提交过招股说明书,也曾被质疑存在同业竞争,最后证监会以IPO文件不齐为由,中止审查。对于此次中止的理由,华大高层曾回应为持股股东发生变动,需要完成更换手续。

请注意,科技部对华大基因的处罚在2015年9月,但尚不清楚,这次处罚与华大基因当年IPO被证监会中止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度。

华大基因遭科技部罕见处罚 又陷“14万孕妇基因

有意思的是,华大基因今年10月初刚刚和国外教授合作了一把,同样将成果发到国外期刊,并且这次是“迄今最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测序”。

10月5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收集了超过14万名中国孕妇的部分基因组样本,进行了大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测序,并将成果发表美国《细胞》杂志上,论文共同作者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生物学教授。有自媒体质疑,此举或涉及数据泄密,并影响更大。

对此,10月26日下午,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发表澄清声明表示,关于“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研究的知情权,华大研究团队严格遵从《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生命伦理原则规范。在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前,受检者会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其样本和数据供科学研究。本研究披露的是群体分析结果,不包含任何可识别个人身份信息。关于数据安全性问题,本次研究全部在境内完成,样本及数据全部保留在深圳国家基因库,不存在任何遗传资源数据出境的情况。研究中的国外作者并未参与到任何接触到原始数据的分析工作,主要在科研思路、算法设计方面给予智力贡献。

虽然华大基因两度进行解释说明,截至10月26日收盘,股价下跌2.28%,报收51.01元/股。2018年来,华大基因诸事不顺,遭遇“举报”和“癌变”,股价从年初最高的212.69元/股,跌到如今只剩四分之一了。

华大基因遭科技部罕见处罚 又陷“14万孕妇基因

牛津大学曾是华大基因第四大客户

要不是科技部的公告,华大基因和牛津大学共出成果刊登在《自然》杂志上,依然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华大基因遭科技部罕见处罚 又陷“14万孕妇基因

2015年7月16日,由华大基因、牛津大学、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和中国50多家医院组成的国际联盟(CONVERGE),发现了两个与重度抑郁症相关的遗传变异,成果于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该研究提高了人们对抑郁症这一复杂疾病的致病机制的认识。

根据深圳特区报的报道,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5303位女性重度抑郁症患者和5337位健康对照组进行低覆盖全基因组测序。

迄今为止,华大基因官网的“大事记”中仍然保留着这一“里程碑”。

需要注意的是,在6家处罚信息中有这样一则表述:药明康德的分公司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公司未经许可将5165份人类遗传资源(人血清)作为犬血浆违规出境。

由此可见,受处罚的公司将国内人类遗传资源转移到国外,并非无知误解,其中潜藏着利益动机。

“归根结底是钱。”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时间财经说,国外的样本太小,一般都会花大价钱买中国基因数据,“中国病人是资源啊”。

根据华大基因招股说明书可知,2015年和2016年,牛津大学均是华大基因的的第四大客户,主要服务种类为复杂疾病服务,2016年销售额为3637万元,占比2.13%。与很多企业先国内再国外的战略不同的是,华大基因一开始更多的是仰仗于国外营收。2014年,华大基因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10%,随后逐步降低,2017年显示这一比例为23.9%。

华大基因遭科技部罕见处罚 又陷“14万孕妇基因

对此,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王月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些违反中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定的案件也反映出个别企业的法律意识淡薄、国家安全意识淡薄,为了个别公司的私利,随意泄露涉及国家和人民安全的信息,应进一步加大查处和严惩力度,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安全。

为何才公布两年前处罚?

根据了科技部官网显示,科技部对华大基因的处罚时间为2015年9月,处罚措施为:

1、应于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立即停止该研究工作的执行;

2、销毁该研究工作中所有未出境的遗传资源材料及相关研究数据;

3、自决定书送达之日起停止华大科技涉及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国际合作,整改验收合格后,再行开展。




上一篇:华大基因(300676)违规记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