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Dane颗粒,简介得名由来,了解粒子结构组成



原创 乙肝Dane颗粒,简介得名由来,了解粒子结构组成

2021-05-03 10:15 来源:小番健康

原标题:乙肝Dane颗粒,简介得名由来,了解粒子结构组成

1965年,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土著人的血清中首次发现澳大利亚抗原(AusAg),正是现在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这个抗原和病毒性肝炎有关,此后,科研人员就与乙肝表面抗原开始了长达已近60年的研究之路。

乙肝Dane颗粒,简介得名由来,了解粒子结构组成

乙肝病毒属于肝炎病毒科,分为10个基因型(A至J)。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当前使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2大类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这2大类已研制药物的主要缺点,并不能从被感染的细胞中完全清除病毒。了解乙肝病毒复制周期与药品研发息息相关,除了研发人员已经发现的2大类抗病毒药物外,目前,科学界还发现并已经导致一些新药物进入开发阶段;

例如,病毒进入抑制剂、cccDNA表观遗传控制、免疫调节剂、RNA干扰技术、核糖核酸酶H抑制剂以及衣壳装配调节剂。这些新机制正在研制的药物,有很多已经获得了临床前比较好结果,并且一些主要小分子已经进入临床评估阶段。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把开发出的小分子应用到实践中去,即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目的是评估这些小分子会不会产生毒性,主要毒性靶器官,更适合研制成片剂还是注射剂,以及研发小分子的成本计算。

乙肝病毒(HBV)颗粒,也被称为Dane颗粒,因为它最早是由Dane和他的同事在1970年发现的,因此得名Dane颗粒。Dane颗粒的形状为球形,直径大约为42nm。这些颗粒由外壳包裹着,外壳是宿主衍生的脂质双层,包含3个不同大小的HBV表面抗原(HBsAg或HBs)-大(L-HBs),中(M-HBs)和小(S-HBs)-围绕病毒核衣壳。

展开全文

核衣壳(直径约27nm)是二十面体的,包含HBV核心蛋白,就是乙肝核心抗原(HBcAg)和病毒DNA基因组以及病毒DNA聚合酶(P)。科学界还发现,这种病毒会分泌多种缺陷颗粒,包括空的或含有缺陷的未成熟基因组被包裹的核衣壳和含有病毒表面抗原的亚病毒质颗粒。这些亚病毒颗粒与感染性病毒颗粒一起被分泌,其水平要高出数千倍,它们在抑制对病毒的抗体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再深入了解,乙肝病毒颗粒的组成结构。传染性HBV病毒体(Dane颗粒)。脂质包膜带有3种类型的表面蛋白-小(S-HBs),中(M-HBs)和大(L-HBs)-包围着由HBV松弛环状DNA(rcDNA),病毒DNA聚合酶组成的核衣壳(P)和核心蛋白(HBcAg)。非传染性HBV颗粒;含有未成熟或存在缺陷的DNA或RNA,亚病毒颗粒和裸露被包裹的核衣壳。

乙肝病毒基因组是一个3.2kb,环状部分双链DNA(松弛的环状DNA;rcDNA)。负链非编码(-)DNA链完整且与mRNA转录物互补,而正链(+)DNA链不完整,具有固定的5'端和可变大小的3'端。前者包含四个重叠的开放阅读框(ORF)-C,P,S和X。这些被转录成5个不同长度的RNA转录物,随后被翻译成7个功能蛋白。

乙肝核心抗原( HBcAg)由ORF-C产生,乙肝e抗原(HBeAg)由ORF preC + C产生,病毒DNA聚合酶由ORF P产生,而HBV X蛋白(HBx)由ORF X产生。L-HBs,M-HBs和S-HBs包膜蛋白(分别为pre-S1 + pre-S2 + S,pre-S2 + S或S)。乙肝病毒基因组的这种紧凑性质,导致大约三分之二的核苷酸编码一个以上的功能元件。

P和S基因之间超过1000个核苷酸的重叠,也是任何已知动物病毒中最大的基因重叠。认识乙肝病毒,从了解乙肝病毒粒子结构和基因组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510万人大规模研究显示:O型血更容易感染病毒和肠道疾病 A型血血栓风险大
下一篇: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