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展现新作为 “志愿者之城”开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1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黄子芸)“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开启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新时代。

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10年来,深圳持续探索融入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民生、顺应时代需求的志愿服务发展路径,形成了兼具深圳特质、湾区特色、国际特点的志愿文化体系,引领社会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精神文明不断进步。

深圳对志愿服务事业的探索从未停止,1990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志愿者组织,2005年颁布第一部《深圳义工服务条例》,志愿服务团队超过1.5万个,注册志愿者280万名,2022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70万个、服务时长1269万小时……一个个数字,折射出深圳30多年来首创“志愿者之城”的生动注脚。

志愿服务是一个有温度的词语。对个人,饱含着对善的尊重、对美的向往、对德的追求;对城市,充盈着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深圳团市委正紧紧围绕打造“志愿者之城”4.0升级版,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朝着更专业、更精细、更规范的方向不断迈进,在志愿服务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凝聚社会共识、塑造城市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用,持续开展好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

爱心之城:280万人的主动选择

“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气质与志愿文化相得益彰。当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城市,首先要面临与陌生人的社交需求,找到共同价值观的伙伴,志愿者组织当之无愧是一个最好的“通过关怀关爱他人而获得他人关怀关爱”的渠道。

正因此,志愿者成为了青年人寻求共同爱好、共同价值观的平台。志愿文化,始终与这座城市精神同频共振,将内生需求化作主动行动,也成为维系深圳移民城市的精神纽带。

如今,有时间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深圳人的生活方式。深圳志愿者年龄分布极广,从10岁小孩到70岁的老人,走在街头,他们都化身那一抹红色,为他人伸出援手。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近1700万的常住人口中,一共有280万志愿者,也就是说,平均每5个深圳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

人们感慨,深圳之所以为深圳,正是有这样一群人投身其中,树立起这座城市的文明标杆——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从周末做志愿服务到如今的全职志愿者,21年来,魏艳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5万多小时,平均每天将近7小时。她形容志愿者组织就像一个免费的大学堂,可以从形形色色的人身上学到很多,“这是一笔无形的精神财富,也让我能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

“我经常带着孩子来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圳湾公园,一场净滩活动中,志愿者们手拿垃圾袋和垃圾夹,沿海岸线开始“地毯式”清洁活动,“虽然工作比较忙,但始终放不下做公益的心,这也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志愿者中有不少上班族,繁忙的工作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

阿媚是一名轻度智力残疾人,自2020年成为龙华区残障者援助项目志愿者以来,她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及其他志愿服务,用她自己的话说:“没想到自己也能帮助他人,从做志愿者第一天起,我就爱上了志愿服务,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在深圳,每个人都是文明城市的受益者,他们对志愿事业的坚持,很多都是“因为曾被温暖过,所以照亮更多人”。市志愿者联合会党委书记巫景钦对此倍感欣慰。他说:“助人者,人助也。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暖,就会想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再去帮助其他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据了解,2022年,深圳全市共发布志愿服务活动约70万项,志愿力量遍布窗口行业单位、社区、景区景点等领域,在全市67个重点交通路口、6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19个交通枢纽场站、13个文化旅游公共窗口服务点、18个重点地铁口等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活动,数十万人次志愿者参与,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2

一呼百应:防控一线闪耀“战疫红”




上一篇:高考综合改革实现新突破
下一篇:2023优酷年度推介会成功举办,IP全链路精细化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