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核酸检测员:每天工作 10 小时,补贴只有



我是核酸检测员:每天工作 10 小时,补贴只有

一台无情的加样机器

23 时 17 分 01 秒,酒店门口的电子屏显示此刻的时间,闪着醒目的红光。小周举起手机,拍下这一瞬,记录一天工作的结束。

此前的 8 个多小时,她一直待在江苏某县级市的 PCR 实验室里。作为一名从乡镇前来市区支援的核酸检测员,她这天的工作量过于饱和:基地实验室一天内共接收了 232 批检测样本,也就是两万多管。

和许多地方一样,小周所在的城市实现了核酸常态化。每举行一次全民核酸检测,大概覆盖 22 万人次,一共会产生 10 万多管样本。自从小城放开通行,从外地回来的人数暴增,核酸检测的样本自然也增加了。

但整座城市具备核酸检测条件的实验室一共只有 6 个。包括两个大的核酸检测基地,两家三级医院实验室,两家乡镇医院实验室。专业的核酸检测人员更是紧缺,小周说,整个城市满足资质的检验人员大约 120 人。

如果举行全民核酸,检验的压力逐级下沉,最终还是会落在基层医院头上。比如在乡镇医院检验科供职的小周,会被临时抽调过来分担工作。这是她今年以来被调来市区的第三次。

支援的检测员采取闭环管理。走出实验室往往已经是深夜,她们会被安排到附近的酒店住宿,步行只需要 10 分钟。

小周 22 岁,刚到检验科一年。高中毕业选志愿时,父母极力推荐她填报医学专业,她说自己害怕血腥的东西,不想学医。但妈妈说,学检验是不会接触那些危险的,于是她填报了检验医学专业。

按照正常流程,毕业后她会进入一所医院的检验科,成为整个医疗体系中辅助部门的一员。不算特别忙碌,工作是和 " 三大常规 " 打交道。但没人想到,等 2021 年她毕业时,整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疫情来袭,检验科不仅任务量骤增,还成为直面病毒的人群。

小周所在的检验科一共 8 个人,现在是整个医院最累的科室。不止她们,几乎所有医院都是。她解释说,那些没有 PCR 实验室的乡镇医院,检验科只留一个人死守门诊,其余的都会被抽调到市区。他们要兼顾核酸检测、门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时间被分割到一张张规划严密的排班表里。

" 人员是重叠的,只能兼顾。最难的就是基层。" 她对过去的这个春天毫无知觉,三月以来几乎没有休过假,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和无数个核酸样本打交道。

生日那天,她做了一整天的核酸检测。妈妈买了一点吃的东西,送到医院门口,她只能在办公室匆匆吃完,赶紧回去继续做检测。她许下生日愿望,疫情早点结束。

5 月下旬这天,小周分到的检测环节是加样。具体点说,她的工作是悬着胳膊,拿起我们去做核酸采样时的试管,拧开红色的管盖,用另一只手里的移液枪,将试管里的样本移到反应板上。每板有 96 个小孔,要不偏不倚、精准地加进去。如此重复几千遍。小孔直径不到 7 毫米,相当于一颗体态均匀的黑豆。她的自我定位很直白—— " 我就是个无情的加样机器 "。

回到酒店,她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臭掉了,像发霉的肉罐头。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拧盖子的手指头磨出了水泡,她累到连头都不想洗,打算第二天扎个马尾用帽子压一压。

她祈祷第二天能早点结束这一切。不然返回乡镇医院,她不知道能不能赶上早晨 8 点的门诊值班。

我是核酸检测员:每天工作 10 小时,补贴只有

2022 年 3 月 31 日,江苏淮安,检验人员在 PCR 实验室内工作。

我是核酸检测员:每天工作 10 小时,补贴只有

新型流水线

与很多人的预想不同,当一座城市各个采样点的试管运送到 PCR 实验室后,并不是全程自动化式的运作。正相反,多数环节都依赖于人工。

几乎每个检测员在讲述时都会提到同一个词:流水线。他们说,自己就像这个时代新型的流水线工人,每天进行一些重复、枯燥的劳动。

虽然有细微的分别,但大体上,做核酸检测的 PCR 实验室可以划为分工明确的三个区域,从样本接收,到上传电子版检验结果,整个链条都在这个空间内进行。多数实验室有轮班制,白炽灯 24 小时亮着。

一区是试剂配置区。这里的步骤几乎全部依靠人工完成,也是整个实验室最早开工的环节。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当天的样本接收量,预估需要多少试剂量,在样本送达实验室之前,准备好部分试剂。




上一篇:支持燃气等行业兼并重组
下一篇:“赌王”何鸿燊的5000亿财富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