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跑虾青素市场,利达生物用技术降成本



知名商业咨询机构恒州博智在刚刚发布的一份全球虾青素市场报告中预测,虽然国际贸易将持续低迷,但到2020年,中国在该领域将上演惊天逆转,由大幅逆差变为顺差。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一家中国新公司的技术突破

知名商业咨询机构恒州博智在刚刚发布的一份全球虾青素市场报告中预测,虽然国际贸易将持续低迷,但到2020年,中国在该领域将上演惊天逆转,由大幅逆差变为顺差。而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一家中国新公司的技术突破。

虾青素是一种从虾蟹外壳、牡蛎、鲑鱼及藻类、真菌中发现的红色类胡萝卜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天然虾青素是世界上已知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抗氧化能力强是维生素E的550倍、β-胡萝卜素的10倍,可有效清除生物细胞内的氧自由基,增强细胞再生和修复能力,进而强化免疫、抵抗衰老、增加活力,因而在美容、医药、养殖等领域,具有相当旺盛的需求和广阔的市场。

这份报告题为《2018-2024年全球及中国虾青素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全球以及中国市场虾青素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研究。

中国突破技术门槛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虾青素市场发力,主要源于一家中国虾青素行业新兵——德丰利达集团旗下的威海利达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

报告显示,2017年,威海利达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在虾青素领域的市场份额为0,但2018年,该公司一举占领全球52%以上的市场份额。与此对应,之前占据全球虾青素市场第一位势的是日本KI Chemical公司,其市场份额则由2017年的43%降至2018年的20%。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虾青素产品主要通过三种来源获取虾青素,①化学合成虾青素②通过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生物合成虾青素③通过雨生红球藻生物合成虾青素。其中化学合成生产的虾青素虽然纯度高,但是化学合成虾青素过程复杂,而且大多数为顺式结构,在动物体内不能转化成天然的反式构型。动物体对化学合成的虾青素生物利用度较低,与天然来源的虾青素相比其着色能力和生物效价要低且存在安全隐患;规模化生产天然虾青素的目前只有雨生红球藻和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

由于技术难度高,天然虾青素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利用各种生物技术大规模生产天然虾青素,一直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发达国家在虾青素领域的研究相当深入,国际巨头掌握着成熟的技术,并在十几个国家申请专利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导致天然虾青素的生产技术和市场价格的垄断。

2017年,全球生产雨生红球藻虾青素最大的公司,是位于美国夏威夷的Aquasearch公司和Cyanotech,而生物合成发酵生产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虾青素的则只有日本的KI Chemical公司。

2018年,随着威海利达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建成并迅速达产,中国已经扭转这一市场形势。

中国技术改变全球市场

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虾青素总产值约为1亿美元,2018年则激增至1.5亿美元,而早在2013年,全球虾青素总产值已经达到0.9亿美元。

与此相对应,2017年,中国虾青素产值仅为0.09亿美元,2018年即猛增至0.56亿美元。该报告预测,至2024年,全球虾青素产值将接近3.4亿美元,而中国虾青素产值将达到近2亿美元。

也就是说,2018年乃至今后的6年里,全球虾青素产值的增量,将全部由中国带来。

中国技术带来的不只是市场规模的扩大,更带来市场结构的变化。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雨生红球藻虾青素产品占全球虾青素产品的份额始终保持在48%左右,但2018年,这一比例已降至约33%,而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虾青素产品则由2017年的20%左右升至2018年的45%左右,预计到2024年,这一比例将持续上升至63%。

而从中国国内市场来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威海利达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新产品入市。2018年4月,威海利达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并使用生物合成发酵生产红法夫酵母(Phaffia rhodozyma)虾青素。

报告显示,2018年,威海利达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在中国虾青素市场上的份额,由2017年的0猛增至94%。

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市场上虾青素平均价为每千克195美元,而2018年则降至每千克135元,其主要原因就是2018年威海利达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生产的虾青素产品,价格只有每千克77美元。

威海利达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的横空出世,让全球虾青素市场的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2014年到2017年期间,行业前三强占全部市场的份额一直稳定在63%左右,但2018年这一数字则增至82.5%。

来自中国的行业黑马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系列技术突破。




上一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亟待突破技术瓶颈
下一篇:烟台阿波罗巴西vs瑞士让球 有限公司名列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企业改革奖章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