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Methods :神经顺行示踪工具介绍



  众所周知,多种神经元之间会产生突触联系,形成神经网络。若探究某类神经元如何参与某脑功能,需知悉其上下游神经元,从而了解其精确的调控机制。为此,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应运而生。

图片来源:Science

  然而,有关具细胞特异性神经示踪的工具,常见于逆行示踪,而鲜有顺行示踪。若通过染料或荧光蛋白以探究下游脑区,则无法排除passing by的神经纤维;若通过之前文章介绍过的CRACM手段顺向示踪,又难以胜任高通量需求。AAV1亦可跨突触表达,但其传递效率低,且不具备细胞特异性(可探究某脑区下游,不能探究某脑区中某类型神经元的下游,而后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片来源:Journal of Neuroscience

  尽管不少工具病毒具备顺向跨突触的表达能力,但仅HSV-1 H129以顺向跨突触为主,且具以下两种缺点:可逆行传递、毒性强。因此,需要新型工具以规避这些缺点,进而实现单一脑区单一神经亚群的顺向示踪。

图片来源: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

  2021.11.25日,《Nature Methods》杂志刊登了美国UTSW Wei Xu研究组的最新重要工作(Li et al., 2021),他们首次发现并改造了一种黄热病减毒活疫苗——YFV-17D以实现特定细胞类型的顺向示踪,极大提高了科研工作者的技术便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精彩内容。

图片来源:Nature Methods

  研究内容

  01

  YFV-17D的顺行示踪

  为探究YFV-17D的顺行示踪能力,作者选择了一条well-characterized pathway——前额叶皮层(PFC)-纹状体(Striatum, CPu)-黑质(SN)环路。他们在小鼠PFC内注射YFV-mVenus,6天后CPu内可见mVenus阳性神经元,几天后SN内可见mVenus阳性神经元(图1a-d)。他们还发现,YFV-mVenus在6-7天内不具逆行示踪的副作用(图1e-f)。

  为实现单一细胞类型的顺行示踪,作者开发了replication-deficient YFV△NS1-mVenus。无NS1时,mVenus不表达;只有在目标脑区(PFC)及下游脑区(CPu)均注射AAV-NS1(实现细胞特异性需使用AAV-DIO-NS1)时,(注射于PFC的)YFV△NS1-mVenus才能表达并示踪;此外,YFV△NS1-mVenus不会或极少通过轴突末梢表达(图1g-l)。

  为探究YFV△NS1-mVenus是否具有逆标副作用,作者在CPu内注射此病毒,在小鼠PFC及CPu内注射AAV-NS1。他们发现,6天后PFC内无mVenus阳性神经元,而12天后PFC可见mVenus阳性神经元,表明时间足够长时YFV△NS1-mVenus具逆标能力。

图1 YFV-17D的顺行示踪

  02

  通过诱导复制YFV-17D实现特异性顺行标记

  上文已知,当表达时间足够长时,YFV-17D可以逆行标记。为规避此缺点,作者引入TRE-rtTA系统以严控表达时间窗口(图2a,b)。他们在小鼠PFC与CPu内注射AAV-rtTA与AAV-TRE-NS1,在CPu内注射YFV△NS1-mVenus,每三天腹腔注射Dox,12天后灌注小鼠(图2c)。他们发现mVenus在CPu而非PFC内表达(图2d-f),表明通过此方法可规避YFV-17D的逆标特性。

  那么,通过这种办法,可以实现跨突触表达神经操控元件或探针吗?可在全脑范围实现某类神经元的顺行单级跨突触示踪吗?




上一篇:志存高远 立德树人 团结精进 为国奉献
下一篇:氢分子在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