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

学生在北京中国科技馆观看王亚平(右)展示如何在太空中饮用再生水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太空教师”讲了啥?

微重力环境下演示细胞学实验等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授课期间,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

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中国科技馆及载人航天工程相关参研参试单位提供支持。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直播画面如何传回?

高速数传终端在太空授课中“担重任”

据悉,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面向全球进行直播。直播对于网友而言并不陌生,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的太空直播间是如何将内容从空间站传回地球的呢?

公开资料显示,该技术离不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智慧的力量——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3星高速数传终端。天链系列卫星主要用于为飞船、空间技术实验室、空间站等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中低轨道遥感、测绘、气象等卫星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为航天器发射提供测控支持。

高速数传终端在本次太空授课中,承担着将空间站通过天链一号03星转发的下行的宽带视频信号进行解调译码,并实时分发给中心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的重要作用,共有4台高速数传终端参与此次任务,在整个任务期间,高速数传终端工作稳定,可靠地保障了此次太空授课任务的顺利实施。

据了解,从2016年通过天链一号高速数传与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通话,到此次通过天链二号高速数传与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通话,再到如今“天宫课堂”全球直播,都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的身影。

“天宫课堂”有何意义?

实现中国空间站授课“零突破”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中国航天员在太空授课。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讲授陀螺运动演示。在两位师兄的帮助下,王亚平在失重状态下完成了5个基础物理实验: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航天员演示的奇妙物理现象在无数孩子的心底播下了一颗有关星辰大海的种子。

对于太空授课活动,航空航天专家宋忠平评论称,此次授课意义重大,实现了中国空间站授课零的突破,“这次的课程叫做‘天宫课堂’课,这预示着我们的‘天宫课堂’将成为系列课程,是太空授课常态化的开始。”

他还表示,从直播中可以看到,各地的青少年兴趣盎然,提问踊跃,这侧面说明太空授课非常成功,对于中国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普作用巨大。另外,中国的“天宫课堂”面向全球直播,不但会带动中国的青少年踊跃学习、探索航空航天知识,同时有益于带动全球青少年对太空的向往。“就像王亚平在授课中提到的,青少年学生朋友是祖国的花朵、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甚至于人类航天事业的未来,正是在青少年身上。”




上一篇:“天宫课堂”开讲 60分钟做多个实验
下一篇: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