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虎年谈中国基础科研,我的十个困惑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关于中国基础研究的一些困惑 | 图源:pixabay.com

  编者按

  2022农历虎年第一天,《知识分子》总编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撰文,分享自己关于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十个困惑,供学界深思解惑之策!

  他认为,“中国基础研究总体向好,然而发展中难免出现各种令人困惑的问题,所谓怪象丛生,也不足为怪。然而,如果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甚至年年有余,就令人唏嘘了”。

  周忠和强调,归纳中国基础研究十大困惑,不是为了噱头,一是权当自我反思,二是与同道共勉,也供有权有识之士批判性参考。

  《知识分子》乐于继续为全球华人学者提供学术争鸣的平台,促进科学在中国进一步扎根。欢迎读者朋友邮件至知识分子编辑部editor@zhishifenzi.com,分享您的科研故事或观点。

  祝大家新春快乐。

  撰文 | 周忠和

  ●                  ●                   ●

  周忠和

  《知识分子》总编辑、古生物学家

  每年辞旧迎新之时,也是盘点时刻,我们都为各种版本的十大发现、十大进展或者十大新闻而欢欣鼓舞,固然可喜可贺,且为人之常情。然而,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文聚焦相对比较熟悉的中国基础研究,总结过去这些年的十个困惑,算作另类盘点。这么做恐怕并不讨好,借用古语 “巧者劳而智者忧”,聊以自慰。

  01

  为什么做基础研究的都要强调需求?

  基础研究有纯基础与应用基础之分。从概念上两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然而在许多学科的现实中,如何区分两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现在时髦的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对不少人来说,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能够对上号。即使套上了 “需求导向” 的帽子,恐怕还不一定被认定为是 “国家需求” 或 “国家战略”。基础研究一旦被戴上 “国家需求” 的大帽子,申请起项目,评选人才等就如同借到了东风。

  许多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有时候也很费解:究竟哪些才属于国家需求呢?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其重要性无需多言,然而敢于理直气壮说自己的研究纯粹是出于好奇心的人恐怕越来越少。

  我们的科技新闻报道中,夸大是常见现象,其中一类夸大就是将基础成果的应用前景人为夸大、“拉近”,当然这可能是来自研究者,也可能是所在单位的良苦用心,也很可能是媒体的美好愿望。平心而论,科研人员为了做基础拿项目,夸大一下应用前景,很多时候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读书人吹了点牛,内心也会有些惶恐。需要思考的是,夸大应用的根源在哪里?恐怕还是科学在中国生根不牢,功利主义深入人心。

  02

  究竟什么才是前沿?

  如果要做基础研究,又不愿意夸大立竿见影的需求效益,选择 “前沿” 方向几乎就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然而,很多时候,自己认为做了前沿,一不小心还被同行批评为跟风,心中的委屈自然少不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在高端的刊物发表文章,就是前沿,这个说法即使大多数情况下成立,但显然不是真理。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名称中被冠以 “前沿”(Frontiers)的学术刊物越来越多,然而这些刊物发布的文章是不是就自动代表学术的前沿了呢?相较对跟风的担忧,前沿与探索性的区别恐怕才是更大的问题,真正原创的成果或许能够发表在高端的刊物上,尤其是已经成为了 “热点” 的前沿;然而,那些并没有成为热点的探索性工作(所谓0到1的研究),恐怕很多时候不会享受到 “前沿” 的殊荣。问题是,即使自己不愿追逐前沿或热点,真正选择了探索性的研究,现行的评价制度下,又有多少伯乐能够关心呵护呢? 




上一篇:“云端”上课,老师们这样做……
下一篇:优宁维董秘回复:公司自主品牌为“Absin”和“LabEx”,主要产品包括抗体类产品(包含常规抗体、标签抗体等产品)、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