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微风拂稻浪

九月稻田香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鄂州试验基地

今年 5 月上旬种植的

130 多亩杂交水稻新品种

展示及科研育种材料已成熟

这些农业 " 芯片 "

是中国人粮食安全的保障

随珞珞珈珈一起

去现场看一看吧

良种成熟啦

" 鄂州基地可以准备选种、收种了 "

" 这一穗有 500 多粒 "

在品种展示区

武汉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朱仁山面带喜色摘下一杆稻穗

长长的稻杆上,稻粒颗颗饱满

今年高温下

能有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这个夏天

红莲型杂交水稻罗田制种示范基地

制种喜获丰收

鄂州基地即将开始选种

这里展示的

红莲型杂交水稻" 珞红优 1564"

两系杂交水稻" 易两优 311"等品种

经历了炎炎夏日的 " 烤验 "

仍旧傲然挺立

预计结实率达 80% 以上

亩产达 700 多公斤

对保障粮食安全有积极作用

" 芯片 " 英雄,是他们

种子是农业的" 芯片 "

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丰硕成果的背后

是一代代武大人的接续奋斗

红莲型杂交水稻

是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

武汉大学朱英国团队的原创科研成果

耐高温、适应性广、产量高、米质优

与我国的野败型、日本的包台型一起

被国际公认为杂交水稻的

三大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朱英国在试验田

18 岁起

朱仁山就跟着朱英国院士

走上了红莲型杂交水稻

育种的科研之路

如今,他研究杂交水稻已近 40

红莲型不育系细胞质中

存在微效恢复基因

导致不育系 " 不纯 "

这项曾被权威专家" 判死刑 "的技术

却被朱仁山硬攻了下来

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杂交水稻的生产需要年年制种

繁殖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

从而构成一个相互配套

缺一不可的繁育体系

当时研究发现

红莲型杂交水稻的繁育过程中

种子总是难以达到国家用种纯度标准

有权威专家曾说

是因为红莲型不育系细胞质中

存在微效恢复基因

导致不育系 " 不纯 "

这是阻碍红莲型杂交稻

大规模繁殖的" 绊脚石 "

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朱英国(左二)、朱仁山(右一)查看育种情况

在朱英国院士的鼓励和支持下

" 不信邪 " 的朱仁山开始对这个

" 搞不成 " 的难题展开了攻关

" 只要大方向是对的

不是死胡同,你坚持下去

就会到达光明的彼岸 "

近十年的深入探索

朱仁山带领团队研究出

红莲型杂交水稻独有的提纯技术

建立了亲本提纯繁殖体系

使红莲不育系大面积繁殖纯度

99.96%以上

为红莲型杂交水稻产业化

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朱仁山在试验田

在深挖 " 红莲 " 这座宝藏的同时

朱仁山团队在两系杂交稻

研发育种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

他们成功选育出富硒低镉、耐高温

抗褐飞虱抗稻瘟病

红莲型不育系和两系杂交稻

新材料、新品种

参与创办遥感表型组学

杂交水稻精准育种实验室

试验出可实现水稻父母本

同期机械直播制种组合

" 功夫不负有心人

如果你不往这里想、不往这里做

怎么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端稳饭碗,走向世界

1972 年,朱英国和科研人员

用海南岛 " 红芒 " 野生稻作母本

与几十个常规稻种杂交

反复试验筛选

成功选育了" 红莲 " 第一代

夯实了中国人

" 吃得饱、吃得好 "的基础

2017 年,朱英国院士去世后

朱仁山继续攻克

" 吃得好、吃得安全健康 "的难题

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电影《朱英国》剧照

褐飞虱是我国和其他亚洲国家

水稻生产中发生面积最广

危害最重的害虫

朱仁山团队结合运用分子标记

辅助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

" 易两优 311"获得了

抗稻瘟病、抗褐飞虱的优良特性

不仅避免了病虫害带来的

毁灭性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

也解决了传统化学药剂过量使用

带来的农药超标问题

产量还能增加 10% 以上

2023 年将在湖北

推广种植30 万亩以上

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朱英国(左一)和朱仁山(右一)在试验田

" 康稻 1 号 "" 康稻 2 号 "

是朱仁山团队首创的新品种

产量高、低镉吸收

可以有效解决水稻受镉污染问题

他们新培育的耐盐红莲型

水稻品种" 科珞优 108"

也即将在盐碱滩地

大面积推广应用

我国现有盐碱地高达1.75 亿亩

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 10%

如果以盐碱地亩产 500 公斤计

可以创造1000 亿元的经济价值

这个“芯片”,武大人握牢了!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在武汉大学的积极推进下

红莲型杂交水稻的科研合作

扩大到"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

2019 年,武大与巴基斯坦

旁遮普大学共同成立了

" 中巴红莲型杂交水稻联合研究中心 "

在朱仁山的发起带领下

湖北罗田有了红莲型杂交水稻

制种示范基地

目前,红莲型杂交水稻已在

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孟加拉国、越南和缅甸等

" 一带一路 " 沿线国家成功注册推广

国内外累计推广面积超 4.5 亿亩

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 90 亿元

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金秋季,稻浪翻滚

涌动着收获的喜悦

" 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这句话武大人不会忘记

也将激励一代代武大人

勇攀高峰,踔厉奋发

用一颗种子

握牢农业的 " 中国芯 "




上一篇:国企改革看山东|300岁的唐王大白菜这样走出山东
下一篇:智能手表消费趋势数据报告:市场尚有较大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