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中国眼科学十大进展,领跑国产高端眼科设



眼科赛道正在成为资本市场的 " 香饽饽 "。

动脉网统计发现,自 2021 年以来,有超 40 家眼科企业获得融资,总吸金额逾 80 亿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其中 90% 聚集在眼科药械领域。多位行业投资人皆表示,随着近年政策助推和技术革新,眼科上游投资机会出现:好的技术与好的产品成为了焦点。

近期,在第七届医学家年会(2022)暨第二届医师职业发展论坛上,象征眼科技术风向标的 2021 年度 " 中国眼科学十大进展 " 正式发布。其中,由视微影像自主研发的国产首款真血流 OCTA 设备入选 " 十大诊疗新设备及科普作品 " 并荣登榜首,引起了行业关注。《医师报》特别报道:" 视微超广角真血流 OCTA 在产品性能上超越了进口品牌,并且在眼科 OCT 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 我们国家眼科最常用的 OCT 技术已经弯道超车,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国际设备的水平。" 在现场,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在公布名单时表示。

登顶中国眼科学十大进展,领跑国产高端眼科设

视微 OCT 设备入选 2021 年度中国眼科学十大进展

作为国内高端眼科设备的领跑者,视微影像这一产品于 2021 年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设备的先进性还获得了诸多国内顶级眼科中心专家肯定和顶级国际竞品首席专家肯定,并参与了国家与国际标准制定。在今年,视微影像还入选了 2022 第八届优秀国产医疗设备名录。优异的表现吸引了投资机构们的注意:视微影像于去年完成了两轮融资,融资总额数亿元。值得关注的是,投资方中包括了眼科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爱尔医疗,这意味着除了资金的加持外,还有助于产业资源的战略协同。

据视微影像 CEO 李冰博士透露,目前视微这一高端设备已形成规模销售,2021 年产品平均中标价(公立医院公开挂网中标价格)超过高端进口产品,多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临床专家认可。仅靠这一产品,视微影像已连续三个季度自负盈亏,尽管有疫情的负面影响,销售业绩依然逆势增长,正在逐步实现稳定盈利。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近 400 余家眼科单位使用过视微该设备,在八成以上的 TOP 30 眼科中心该设备成为临床和科研主力机,正式装机超过 60 台,其中 20 家以上为高端头部医院,这开辟了国产高端眼科设备领域的一派新景象。同时,视微与国内头部医院专家合作产出发表于国际期刊的 SCI 科研论文 38 篇。

登顶 2021" 中国眼科学十大进展 "、受到国内头部医院及专家等用户的高度认可以及受到产业界重视背后,视微影像这一产品的优势在哪儿?视微影像何以能够引领中国高端眼科设备发展?接下来,动脉网将进行分析。

扭转进口垄断局面,

视微影像获行业青睐

当下眼科器械发展最为迅速,年复合增长率达 22.7%,是眼科产业链中增速最快的板块,机遇广阔。但要意识到的是,眼科器械领域挑战也巨大,原因有二。

● 一是眼科中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把持,进口替代拥有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按照销售金额计算,进口眼科设备供应商的市场占比达到 98%。即便按销售数量计算,该比例也达到 95%。

● 二是眼科器械供给端还存在超高的技术壁垒。行业人士表示,该领域的研发与制造是典型的 " 入门容易,精通难 " 和 " 低端低门槛,高端高门槛 "。巨大的技术鸿沟,为高端进口供应商划出了一条宽阔的护城河,国产眼科设备供应商在此前一直难有起色。

现如今,以视微影像为代表的创新企业正在扭转这一局面:作为国内深耕高端眼科设备的领跑者,视微影像首款扫频 OCT 产品早在 2019 年便获得注册证,由此开创了国产高端眼科设备超越进口的先河,随后凭借自身软硬件一体的 " 硬核 " 优势,视微产品仍在持续不断的研发和技术迭代中。

视微这一产品的突破性亮点是什么?拿最新升级的视微 " 如意全眼 OCT" 来说,这款全球首发的全眼 OCT 产品搭载了的如意扫频引擎,成功将前后节结构 OCT、前后节血流 OCT 等不同功能集成在一台设备中,从而优化诊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同时全眼检查结果整合,方便临床及科研数据管理,由此开启全眼 OCT 新时代,是一款划时代的眼科诊断产品。

登顶中国眼科学十大进展,领跑国产高端眼科设

产品参数方面,视微 OCT 产品最高扫描速度可达 40 万次每秒,超广角后节 OCT/OCTA 单次扫描范围可达 26 mm,自动无缝拼图超过 200 °(眼内角),最大扫描深度可达后节 12 mm 和前节 16.2 mm。而传统频域 OCT 扫描范围一般仅 8-12 mm,扫描深度 2-3 mm。对比国内外同类产品,其各项核心参数提高了 3-5 倍,在扫描速度、穿透力、成像深度、成像范围以及血流算法方面均全面超越。




上一篇:20秒内获取新冠病毒检测结果?这款新设备准确率
下一篇:指尖大小的激光雷达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