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三湘】湖南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这是一场气势空前的“协奏曲”——

  长株潭城际铁路正式开始“公交化”运营,长株潭三市“半小时交通圈”已然形成;

  张吉怀推出文旅消费一卡通,让三地居民互相游玩更优惠;

  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专列开通,红色圣地紧密相连,湘赣边老区人民心贴心。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一带一部”战略定位,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株潭地区率先发展、湘南湘西开放发展和洞庭湖地区生态发展,主动对接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

  长株潭一体化稳步推进

  眼下,长沙暮坪湘江特大桥项目施工现场,百余名工人正在江中作业平台全力打造桩基。

  作为长株潭一体化三十大标志工程,这座跨江大桥通车后,将极大方便三市市民的交通出行。

  长株潭以全省1/7的国土面积、22%的人口,创造了4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期间,对长株潭一体化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3月,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在全国区域经济版图中,长株潭一体化锚定新坐标,迎来历史性机遇。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湖南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今年1月,省委、省政府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

  我省相继编制《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把实施长株潭一体化三十大标志性工程作为重要抓手。

  “三干两轨”加快建设,“一小时通勤圈”加速形成;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批国家级平台落户,形成一批千亿产业、千亿集群、千亿园区;规划建设绿心中央公园,三市共同守护“绿心”;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 ,推进教育、医疗等资源共享……三市围绕“十同”行动,在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产业同兴等上面下功夫,共绘“一张蓝图”。

  今年上半年,三市地区生产总值9180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工业增加值207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78亿元,进出口总额1539亿元,分别增长13.4%、22.9%、29.7%。

  四大板块全域协同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

  过去五年,长株潭、洞庭湖、湘南、湘西四大板块优势互补,省内布局加速优化。

  着力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

  突出水域生态修复,实施湖区沟渠塘坝清淤、河湖沿岸垃圾清理、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查五大专项行动和三年行动计划,洞庭湖总磷平均浓度下降46%,断面水质明显改善。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运营黔张常、浩吉、石长铁路,加快建设常益长高铁,贯通湘江衡阳至城陵矶段2000吨级航道,铁水陆空、多式联运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呼之欲出。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商贸物流等产业。建设岳阳副省域中心城市,推进常德医药食品迈上千亿台阶,支持益阳发展文旅康养、大数据和现代农业。

  湘南地区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依托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着力优化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建设重大平台。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135”工程标准厂房补贴等措施,举办粤港澳、长三角地区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湘西地区面貌一新——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3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423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十八洞村成为全国精准脱贫样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围绕文化旅游、农林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12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生态文明加快建设,推进武陵山片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南山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环保工程,社会民生明显改善。

  今年3月出炉的湖南省“十四五”规划擘画区域经济版图:抓实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同时,培育壮大岳阳、衡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沿京广、沪昆、渝长厦通道的三大经济发展带,推动四大区域板块协调联动发展。在“一核两副三带四区”中,每个市州都能找到自己的“C”位。

  中部崛起开新局

  初冬时节,醴陵市渌水金鱼石碧水荡漾。




上一篇:数字化、智能化、本土化,进博会上,全球药械
下一篇:天怒人怨!中情局拿活人做生化实验,毒打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