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结构面临调整 “煤改生”或逆袭



th (3).jpg

中国生物质联盟生物质燃料与供热专委会在汉成立

长江商报讯 在煤改气、煤改电背景下,国家力推生物质新能源供热,中国能源结构面临重新洗牌, “煤改生”将走进百姓生活。

1月20日,中国生物质能联盟生物质燃料与供热专委会在汉成立,国家有关部门及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联盟领导、专家等80余人发起了“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热”倡议,探讨了生物质供热在全国布局的路线图,为实现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制定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做准备。

“煤改生”是“煤改气”重要补充

所谓“煤改生物质”,就是燃煤燃料改生物质燃料。在生物质能利用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定凯看来,生物质能源是继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能源,也是唯一可作为燃料替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新能源,它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广义上的生物质,包括所有的植物、微生物以及以植物、微生物为食物的动物及其生产的废弃物。

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如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木材、木材废弃物和动物粪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分布广、可循环再生、无污染、成本低、利用方便。推广“煤改生”利国利民,是国家能源革命的重要一步。

中国生物质能源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农业部科教司原司长程序介绍,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绿色低碳、清洁环保且经济合理,“煤改生物质”是继“煤改天然气”之后,清洁能源替代煤炭供热的第二条道路,为大气治污、减少煤炭消费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

2017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生物质能供热绿色低碳、经济环保,是重要的清洁供热方式。到2020年,我国生物质热电联产装机容量目标超过1200万千瓦,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约3000万吨,生物质燃气年利用量约100亿立方米,生物质能供热合计折合供暖面积约10亿平方米,年直接替代燃煤约3000万吨。

“这是国家新能源发展的一次战略性大调整,发展生物质新能源,对于治理大气污染、缓解能源短缺、解决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程序表示,这次“武汉会议”对如何落实《意见》精神,推进生物质能在全国的发展做了深入探讨,统一了认识,规划了路线图,为实现国家计划做好了思想和方案准备。

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联盟秘书长张云月介绍,生物质新能源在欧美发达国家应运较广,美国生物质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的5.4%;欧盟生物质能产业起步早、发展迅猛,生物质能源消费总量达1.2亿吨石油当量,约占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的78%,满足了欧洲总体供热领域能源需求的13%。预计到2040年,欧洲供热和制冷将10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而我国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业剩余物等生物质资源丰富,每年可供能源化利用约4亿吨标煤。但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起步较晚,导致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不到1%,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张云月直指,国人对生物质能认识不够,是生物质能发展的瓶颈。比如,目前国家可监测到的直接露天焚烧的生物质,就有3亿吨,既污染环境,又造成巨大浪费。禁焚后,这些废弃的秸秆等生物质,都将变身可能源化的宝贝。

可培育出内生型产业

据了解,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是典型的内生型新兴产业,就地收集原料,就地加工成型,锅炉就近供热。原料收集环节,每吨原料到厂价约250-350元,加工成型后每吨成型燃料出厂价约800-1000元,生成热力后的价值超过1300元,同时提供多个就业岗位,为当地培育一个新型产业。用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替代75%散煤计算,能新增生物质成型燃料利用量8000万吨,形成一个年产值2000亿元的新型生物质能产业。用进口天然气的一部分费用,用于支持国内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就能培育出一个内生型产业。

目前仍有许多企业对生物质供热技术不了解,担心它代替不了煤或天然气。事实上,早在2014年,武汉市提出三环内工业企业禁止烧煤锅炉,蒙牛(武汉)园区是整改对象之一。起初,蒙牛方面选择烧天然气,每产生一吨蒸汽,所需成本400多元。2016年10月,蒙牛方面选择与光谷蓝焰合作,开始使用生物质锅炉供热,每吨蒸汽耗资仅312元,一年下来节省供热成本数百万元。




上一篇:微生物让酸奶渣变燃料
下一篇:科学家用植物制造碳纤维 有效降低成本与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