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腾讯医学 ME 大会成为一个「现象级」话



我希望,腾讯医学 ME 大会成为一个「现象级」话

中国人向来惮于谈论生死。直到今天,我仍然能记得,第一次看到《人间世》时所带来的心灵冲击,在家消化了好几天,才从情绪中走出来。

在一期节目中,复旦肿瘤医院的胰腺外科主任虞先濬说:"做医生,就是永远小心、再小心。"忙完手术的他,两手搭在膝盖上,靠在墙上就已经睡着了。

我能直观感受到的是,2016年左右,医患紧张程度还像雾霾一样,一直消散不去。当时,医生群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另一方,网友的戾气很重,对医生已经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所以,这样优秀的记录片,做了非常好的"科普"作用——在医院这样一个社会矛盾集中体现的地方,让医生体谅患者的心境,更能让患者理解医护人员的辛劳。

"我们组织过成百上千次的抢救,我们成功,我们也失败。正是能体会这种切肤之痛,我们才能毅然决然地守护着心里的最后一亩田。医生是人,不是神。"

在《人间世》播出之后,舆论环境有了明显的好转。

分享这个例子,是因为我觉得,医学是一个值得被持续普及的领域。受限于信息差,患者到了医院之后,普遍拥有一种"弱者心态",在不好的舆论环境下,在直面生死抉择时,这种心态会逐渐演变成焦躁、甚至偏激。所以,医生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病情,不夸大、不隐瞒。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2020年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们对腾讯战疫一无所知》。其中有一个数据:在2020年2月,短短一周内,腾讯健康的小程序日活跃用户超过了3000万。当时,这个小程序的开发,只用了4天。"疫情地图"、"在线问诊"的这些功能,非常有效地舒缓了民众的恐慌。这直接说明,民众对"医学科普"是有需求的。

当时,一位腾讯健康的高管对我说:"只要这件事情值得做,所有风险我们都愿意来承受,还是要看这件事情的价值。"

2022年5月,被疫情隔离在家的人,学会了用手机抢菜,也越来越接受用手机来学习疾病。这一切,都是科技与互联网带来的真实改变。520的前一天晚上,腾讯ME大会举办。周末,我找了一个时间认真地把视频回放从头看到尾。因为里面有几个重要的话题是我想看的:风湿免疫科、宫颈癌。

风湿免疫科里有一种病,叫红斑狼疮。这种病,好发于女性,容易在脸上出现蝶形的红斑。我的一位50岁亲戚得了这种病。她是一个爱美的人,不想因为"丑陋"伤了自尊,给自己的心理负担很大,总觉得自己自己拖累了家人,常常一个人坐在床上掉眼泪。她也害怕病治不好,放心不下自己的孙女。但是,经过规范的治疗,红斑狼疮的患者可以很正常地工作、生活。现在的她,肯定比我更需要听听专家是怎么讲这种病。

至于宫颈癌,与乳腺癌一块并列的"两癌筛查",在农村的开展不是那么普及,"讳病忌医"是一种普遍心态。在我生活的村子里里,患癌的人不在少数。有一位邻居得了乳腺癌,被迫做全切手术。平时有"社牛症"的她不太爱出门了,天气热的时候也会穿着厚厚的外套。有一些妇女患了宫颈癌,有早期症状的时候,羞于启齿也不会去看医生,心想着"扛过去就好"。后来,即便是坐在村口、已经看淡生死的老人,也常会在谈到某个年轻的逝者时摇头惋惜。

把时光往前倒推五年,那时的她们,肯定比我更需要听听专家是怎么讲这种病。除了这两种病,急性心梗、环状RNA疫苗,也都是值得关注和科普的话题。但是,谁来做这些事情?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希望腾讯ME大会成为一个"现象级"话题。它存在的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值得被每一个人看到。

从2019年开始,腾讯ME大会每年举办一次,本质也是做着和《人间世》等纪录片一样性质的事情: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把正确的医疗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平常人的手里,让医学不再是少数人的专有,让每个人先成为自己的医生。

所以,在今年的ME大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就说:"'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是腾讯的核心战略。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加速医疗创新的步伐,同时也能让医疗健康体系治理更高效、服务更可及。

以下是五位专家的演讲精华,篇幅有限,不能全文展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用腾讯视频搜索「腾讯医学ME大会」观看回放。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认真看一遍。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风湿免疫病,从"不死的癌症"到长期缓解




上一篇:Cell 子刊:CHD8单倍不足影响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
下一篇:达安基因董秘回复:公司主营产品为PCR诊断试剂,暂无疫苗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