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多肽类药物前景



SBC123
多肽类药物介于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之间,研发,生产的技术壁垒均介于小分子和生物药之间。过去制药界对多肽类药物关注不够,但最近似乎开始热起来了。去年FDA共批准6个新分子多肽新药(后撤市一个)。大家觉得中国多肽类药物市场(包括仿制药和创新药)前景如何?主要技术壁垒在哪?

建议首先将讨论的重点集中在合成多肽的范围内,且局限在直链多肽,氨基酸数量在二十个以内,这样方便进行讨论,以为如何。
在这个范畴内,仿制药的前景国内较为广阔,目前的生产厂也没有超过5家,涉及到品种有将近10个不止。
但个人认为,主要的技术问题在于“有关物质”(重点在手性杂质),其次,当肽链达到足够长时需要考虑三维结构的一致性,而这些在进口品中并没有相关的信心。
至于创新,由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平台国内尚没有成型的系统,因此,想要进行创新(尤其是获得肽链结构明确的化合物)尚十分困难;另外,起步点已经被现有的技术手段提高,更加重视三维结构,这些均会导致难度巨大。
总体而言,至目前,重大缺陷是,有关多肽化合物(暂限制在合成多肽)的技术审评的相关平台根本没有形成,因此,如果企业有意开发,则需要通过小分子肽的申报与CDE互动,建立起相关的技术平台,方可进行进一步的工作。仿制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此。
至于创新,则建议直接搞大分子肽。
供各位参考。  




上一篇:新的研究挑战声称外源RNA对精子功能至关重要
下一篇:科学家们揭开了细胞如何展开蛋白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