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家电台践行“四力”采访活动:走进“千



    4月21日至26日,2019全国百家电台践行“四力”全媒体采访活动——“美丽乡村浙江行”在浙江大地进行。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广播新闻节目工作委员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同主办,浙江之声承办。

    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16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6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大地上结出了丰硕成果。2018年9月,浙江“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 “地球卫士奖”。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在6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百家电台的记者、编辑、主持人,兵分三路,深入浙江18个县市区的近50个乡村,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山野农家,走入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中,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倾心探索,融合传播,将“四力”要求落实、落细、落小,落到泥土里,落到群众中,落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基层。

    一路上,记者们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通过电波传递的声音、通过网络传播的图文视频,实时发布、融合传播,共发布广播、新媒体作品600多篇,并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学习强国、新华网、央视新闻+、人民号、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网易、喜马拉雅、蜻蜓等上百家网站和APP的总点击量达到3000多万,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传播增添了一抹亮色。

    锤炼“脚力” 步履不停

    践行“四力”的根基是增强“脚力”,要走出新闻编辑室、直播室,走进百姓生活、基层实践。

    探寻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浙江是宝贵的新闻“富矿”。在采访中,记者们深入走访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原创地和实景地杭州富阳、“两山”理念发源地湖州安吉、“中国人最后水乡记忆”的嘉兴桐乡等18个县(市、区)的近50个乡村,翻山越岭,步履不停,每天手机记录的步数都远超过一万步。尽管路途奔波劳累,日晒雨淋,但记者们都为找到新闻“富矿”而兴奋,丝毫不觉得疲累。

    一走进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采访团就被家家户户墙上色彩明丽的农民画吸引了。令大家惊讶的是,这个只有800多人的小村子,竟然藏着300多名农民画家!这群扛着锄头的“田园毕加索”依靠发展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摆脱了原来对柑橘种植的单一依赖,农民画衍生出的工艺品远销欧洲、日本,年产值达100多万元。中广联广播新闻节目工作委员会会长杜嗣琨20年前曾到衢州农村采访,如今“故地重游”,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不禁感慨:“现在的衢州农村和20年前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我觉得今天的浙江农村、衢州农村确实是人们向往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子,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概念。”20年来浙江农村的蜕变,藏在手中的画笔下,藏在村民的笑眼中,走到农村中去,才能发现发展的轨迹。

全国百家电台践行“四力”采访活动:走进“千

在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记者们观看村民现场创作农民画艺术品。

    在行程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乡村之声主持人心语一刻也没闲下来。作为乡村节目主持人,无论是富阳东梓关村、文村,还是安吉余村、大竹园村,每一处美丽乡村的“打卡地”,都是令她兴奋的新闻“富矿”。她感慨,这些宝贵的采访经历和感受,是坐在办公室或直播间里无法获得的:“走在乡村的道路上,切实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不是坐在电脑前,看一看简单的图片来做报道,而是真正走在泥土上,和受众分享自己的感受。这才是走基层的意义,只有真正接触基层,才能做出生动、接地气的好报道。”

    虽然采访地点都在浙江省内,但对于浙江之声的记者和主持人来说,如此深入、细致、集中地采访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仍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浙江之声派出融媒体编辑、记者和主持人团队,兵分三路参与采访。一路走来,宁波奉化滕头村给浙江之声记者吴迪和主持人天心留下了深刻印象,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曾3次到这里考察,这里的实践生动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轨迹。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时任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颁发“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奖章证书时,殷殷叮嘱:“常青树不容易,一定要继续走在前列。”




上一篇:中共河南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下一篇:中法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论坛在济南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