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医院第一例咬



近期,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了医院第一例咬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取得良好疗效。

32岁的董姓男子,以“发作性左侧面部抽搐,张嘴困难10余年”来交大二附院就诊。频繁发作的咬肌抽搐给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说话、进食以及与人交流时都会诱发发作,且症状进行性加重,甚至睡觉时也会发作从而影响休息,剧烈的肌肉抽搐最终导致面部疼痛不适。患者曾辗转本地及北京多家医院就诊,皆未得到明确的诊断,多次采用“肉毒素”注射缓解症状,但都短时间内复发,口服多种药物治疗也疗效不佳。

79b608f35498f078be23465f7bae6283.jpeg

入院后,神经外科屈建强教授组织治疗小组反复讨论,结合患者症状及病情演化过程,考虑所患可能为一种罕见的三叉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半侧咬肌痉挛。随即安排其完善了头颅MR-FIESTA及颞肌、咀嚼肌电生理等相关检查,最终明确了系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运动根导致了病情发作。诊断明确后,在屈建强教授的指导下,由周乐主任医师、权俊杰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了“三叉神经运动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全程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手术得到了宋琴主管护师及麻醉、手术室团队的鼎力支持。术中所见与术前影像学检查完全一致,左侧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运动根,导致神经变形及移位,三叉神经周围蛛网膜组织严重粘连。显微镜下充分游离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的粘连,并用TEFLON垫棉将二者隔离,解除了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并将受迫的三叉神经运动根复位。术后患者反应良好,面部肌肉抽搐缓解,张嘴不再受限,进食、说话等动作恢复正常,面部疼痛及僵硬感消失,于近期康复出院。

咬肌痉挛属颅神经疾患的一种,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仅有个案报道。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三叉神经运动传导通路发生短路,而“血管神经压迫“是最主要导致短路发生的理论。具有相似发病机制的颅神经疾病主要有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也包括较为少见的前庭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耳鸣、眩晕)、阵发性动眼神经麻痹、原发性神经源性高血压、痉挛性斜颈、中间神经痛等。咬肌痉挛主要累及一侧咬肌、颞肌、翼内肌以及翼外肌。 发作时可表现为面部肌肉抽搐、痉挛、牙关紧闭,持续的肌肉抽搐可引发面部疼痛,甚至造成颞下颌关节脱位、 牙齿断裂。 大笑、说话、进食都有可能诱发发作。 咬肌痉挛患者常被误诊为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该病药物效果均一般,并且服药时间越长,疗效越差。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成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注射肉毒杆菌毒素疗效通常仅能维持一小段时间,复发率很高,并有可能造成咀嚼无力。近年来,神经外科医生开始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咬肌痉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献报道总体有效率超过90%,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极低。

西安交大二附院神经外科得益于多年的颅神经疾病治疗经验,治疗组成员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并有完善的术后管理程序。此次咬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成功开展,既填补了二附院在此疾病手术治疗方面的空白,也标志着神经外科在颅神经疾病的手术治疗方面病种更趋完善,不断向少见颅神经疾患的治疗迈进。




上一篇:一品红董秘回复:感谢您对公司关注。公司子公司华南疫苗专注于重组蛋白纳米颗粒疫苗创新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昆虫细胞-
下一篇:数据传输方法、星间和馈电链路的QoS保障方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