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四军:青史由来血染成



开辟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全国15块红军游击区之一——

红十四军:青史由来血染成

红十四军:青史由来血染成

红十四军纪念馆内17名指挥员群雕。

红十四军:青史由来血染成

何昆军长。

红十四军:青史由来血染成

“91年前,何昆军长就是在这里攻打老户庄时,献出了他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34年后,他的忠骸才被找到。”3月21日,站在红十四军老户庄战斗遗址前,年近七旬的陵园管理员朱勤富向记者介绍了何昆军长短暂而闪光的人生。

何昆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人物,1898年9月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在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下,他奉命到上海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

走进红十四军纪念馆,何昆生前用过的行军床、枪弹盒、马灯等遗物,正在叙说这位红军骁将的英雄故事。1930年2月10日,他与张爱萍等4人,由地下党交通员护送,从上海乘船到泰兴口岸,2月14日抵达如皋西乡东燕庄,率部活动于南通、海门、泰兴等地,先后攻克敌人多个据点,粉碎敌人多次“进剿”,建立了通海如泰根据地。

“何昆军长来到如皋后,带领红十四军打的第一仗就给了敌人一个下马威。”1930年3月下旬,何昆率领红军首战靖江县长安市。午夜,战斗打响,敌人从梦中惊醒连衣服也没穿就逃了。红军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并将据点及几家大地主家的财物、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天色末明,红军迅即转移。

卢家庄是如皋西乡大地主集中的大庄子,连夜加固工事,写信请求夏堡地主季恺派遣一个班保家兵协助护庄。季恺是北平平民大学法律系毕业生,思想进步,暗中倾向革命,他将信函转呈何军长。何昆当即命一班战士,持季恺亲笔信,化装打进守敌内部。24日凌晨3时,红军土炮突然巨吼,战士如潮水般涌进庄内。这一仗全歼敌人60余名,擒获卢松庭、卢雨轩、卢祝山等7个恶霸,就地镇压。

如皋老户庄是重要战略据点,由大地主张符秋盘踞,驻有敌保卫团团部、县警察九分队和省保安队一个中队,深沟高垒,易守难攻。何昆决定拔掉这颗扼守在如泰与通海游击区之间的钉子。1930年4月16日,何昆率领红十四军分成三路向老户庄发起进攻,可是,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封锁了通道,吴窑的县警察队从背后袭来,等到如皋、石庄等地援敌赶到,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他握着手提式机关枪,亲临前线指挥,很快占领了东头的晒谷场。这时,拼命顽抗的敌人用重机枪扫射,将进攻的红军压在场上。何昆果敢地登上二大队长张爱萍的肩膀,倚着草堆,用机枪猛扫敌人,不幸左胸中弹,鲜血直流,还大声呼喊:“冲啊,一定要攻下老户庄……”红军腹背受敌,只得撤出战斗。何昆被战士们抬至横埭时,因流血过多,壮烈牺牲,年仅32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960年5月,在张爱萍的提议下,如皋县人民政府在何昆军长牺牲之地——老户庄建立了纪念碑。1980年6月17日,当年通海特委的负责人、红十四军创建者之一的刘瑞龙专程赴老户庄谒碑,并赋诗缅怀:“奋战不顾身,忠心爱人民,勇开光明路,青史育后昆。”

1930年4月24日,红十四军在泰兴横垛乡西刘桥附近,与国民党省保安三旅以及黄桥、蒋垛等地数倍于我军的敌人血战一整天。入夜,红军子弹消耗殆尽,军参谋长薛衡竟果断下令红军撤向古溪以南,自己带一个班阻击。他们埋伏在里官垛河北一个凹塘里,集中机、步枪火力,对着冲上来的敌人猛烈射击,使红军主力安全转移。

战斗中,薛衡竟不幸身负重伤。他艰难地站起来只走了几步,便栽倒了。但他以坚强的毅力,爬向河边,翻身滚入小河,再向南岸泅去。鲜血染红了他挪过的土地,染红了那条清澈的小河。第二天清晨,当人们找到他时,只见他一手揪住芦苇,一手握着盒子枪,昂首咬牙,似乎想努力爬出水来。在场的人们,无不失声痛哭。

踏着先烈的血迹,继续战斗。1930年5月,中央军委和江苏省委任命通海特委书记李超时担任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6月,省委派来张世杰、秦超、黄火青等加强红十四军的领导工作。经过整顿,红十四军的战斗力得到提高。

6月14日,驻黄桥的“剿共总指挥部”对红十四军第一师活动中心发动所谓“八路围剿”,红十四军一师师长张世杰指挥600多名红军战士,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攻敌一点的战术,在六甲桥、龙游河西伏击敌先头部队。“那天清晨,浓雾弥漫大地,当敌人进入红军伏击圈,张世杰一声令下,3个营一齐开火。激战3小时,打死打伤国民党军100多人,缴获枪支70多支、子弹千余发。”红十四军研究会副会长殷春泉说,卢港、卢庄、黄桥、季家市等5路国民党军队抵到东燕庄时,听到先头部队被红军消灭的消息,连忙撤回。老户庄、石庄的国民党军顶到申家埭,乱打了一阵枪,缩回巢穴。

这一仗创造了红十四军在平原地带、在全局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讲究战术、变全局的劣势为局部优势的克敌制胜的范例。




上一篇:岁月如流,时光茬苒,红尘路上,碾转经年,走
下一篇:乙肝深入研究cccDNA,尚缺乏理想模型,科学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