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40:货币传导机制再探讨



  文/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机构 四十人论坛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业内讨论关注多年的老问题,新冠疫情放大了解决这一难题的紧迫性。此过程中,诸如“财政赤字货币化”“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样的争论或新型实践也接连成为关注焦点。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上的主要梗阻到底在哪里?货币政策应该更强调总量功能还是结构性功能?全球宽松潮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产生了哪些实质性影响?解决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有哪些新思路?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围绕上述一系列关键问题召开内部课题评审会暨“双周圆桌”。

CF40:货币传导机制再探讨

  老梗阻和新挑战

  第一,数量型和价格型传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梗阻。

  从总量视角看,央行投放的流动性在多个传导环节面临梗阻。资金从央行到实体经济的传导主要涉及流动性、资本、监管考核、授信模式、问责机制、有效贷款需求等六大环节,目前除了流动性的提供,其他环节都面临较为严重的梗阻。

  从价格视角看,政策利率对贷款利率的传导基本通畅,对存款利率传导存在梗阻。央行政策利率首先传导至货币市场利率,进而通过债券收益率和银行同业融资成本来影响贷款定价。目前,这两条渠道基本畅通,但债券与贷款之间的替代效应存在3-6个月的时滞。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利率通过货币市场利率对存款利率的传导并不显著,这涉及在原有“金融抑制”和存款利率低于均衡水平下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深层次问题。

  第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定向调节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优化。

  在不同外生冲击下,与常规货币政策相比,结构性货币政策表现出更优的调控效果,尽管调控效果存在时滞,但在引导小微企业信贷资源方面表现突出,更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其中,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更优。不过,过度使用定向调节会弱化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造成资源配置失衡和市场功能扭曲。

  此外,货币政策在操作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金融稳定目标的影响,并且金融不稳定因素可能降低货币传导效率,干扰货币流向。同时,在操作结构型货币政策时,命令和指标在层层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扭曲,甚至存在信息收集和报送体系的失真问题。实际上,结构性调整功能可适当考虑由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去承担。

  第三,从全球来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面临一系列新现象和新挑战。

  ❶ 主要发达经济体进入“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高债务、高风险”陷阱,货币政策触及零下界甚至负区间,新增刺激不仅难以带动有效投资,还将导致无效的债务扩张、僵尸企业增加和全社会生产效率的下降。

  ❷ 随着央行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货币政策边际效率递减,带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需求。现代货币理论极力主张财政赤字货币化,但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将降低经济效率,固化结构扭曲。

  ❸ 不管是影子银行等金融乱象,还是资本市场、货币基金、网络平台和数字货币等各类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均提高了货币乘数、降低了超储率,也造成中介目标(如M2)与最终目标(如产出、通胀等)的相关性不断下降,难以形成有效调控。

  ❹ 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导致一国货币政策将通过汇率、利率、贸易等渠道对它国产生溢出和回溢影响。各国央行难以脱离国际环境去孤立地考虑本国货币政策。

  外部环境存在多重束缚

  货币传导的有效性不完全在于货币政策本身,也取决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货币传导不畅、资金流向扭曲等问题的产生,应该结合制度性、结构性、行为性和周期性等制约因素的深层次影响予以解决。

  第一,货币传导仍然面临一定程度的制度障碍。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不够清晰。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约束条件较为复杂,以物价稳定为主的多目标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多目标难免相互干扰,价格目标很容易受到其他目标和政策的制约。




上一篇:国家电网发布《电动汽车ChaoJi传导充电技术白皮
下一篇:ST远程原实控人被网上追逃!P2P爆雷牵出80后“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