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工智能打開醫學“魔法口袋”



台灣:人工智能打開醫學“魔法口袋”

 

  台大醫院工作人員在展示“骨髓抹片AI自動分類計數系統”,AI系統能比人工減少50%計算時間。
  簡浩正攝

 

台灣:人工智能打開醫學“魔法口袋”

 

  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院長陳瑞杰在介紹智能藥品庫存管理系統。
  陳雨鑫攝

 

台灣:人工智能打開醫學“魔法口袋”

 

  台灣友達集團工作人員在向觀眾展示一款智慧運動照護方案,該系統能根據長者身體狀況產生個性化運動處方。
  (資料圖片)

 

  近期,人工智能(AI)風吹進台灣大大小小的醫院。在去年12月舉辦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上,手術機器人、細胞治療、AI檢測、AI影像分析、自動給藥系統等高科技手段悉數登場,1900多個攤位展出琳琅滿目的智能醫療設備、智慧治療方案,仿佛向觀眾打開了現代醫學的“魔法口袋”,掀起智慧醫療熱潮。

    

  智能系統各顯神通

  “AI已是醫生的另一雙眼睛。”在現場採訪的台灣媒體記者體驗AI的“神通”之后,發出這樣的感慨。在醫療科技展上,台北榮民總醫院展示了一個心房顫動影像AI系統。輸入患者的影像檢查結果,機器就能自動判斷出心房顫動患者的病發位置,並在手術前預測出手術復發率。醫生和病患據此共同決策治療方案,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AI的“神通”遠不止此。國泰綜合醫院展示了一款先進的腸道內視鏡影像AI系統。系統以每秒30次的頻率檢測腸道並標示出息肉,一些憑醫生肉眼很難察覺到的小息肉,都無法逃脫AI的“偵察”。

  台灣大學醫學院則研發了一個“智能術后傷口追蹤系統”手機軟件。病人手術后回家自拍傷口照片,軟件就能根據顏色區塊自動檢測出傷口是否有紅腫、壞死、出血、化膿4種需回診的情況,如果出現立即提醒民眾就醫。“這個手機軟件研發耗時3年。我們讓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各類傷口的影像,綜合醫生專業意見,最終研發出來。它可望造福那些因身體原因不方便就醫,或居住於偏鄉的人群。”台灣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教授在展會上表示。

  “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正在積極建設智慧醫院,從挂號、報到、繳費、取藥、加護病房等都引入AI協助,提升整體服務及醫療照顧質量。”台北醫學大學附屬醫院院長陳瑞杰介紹,他們引進的智能藥品系統通過優化儲放配送,不僅縮短送藥至病房的時間,也降低錯誤給藥的幾率。

  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自主研發的“智能調劑台”則能一定程度減輕藥師壓力。調劑台除了能做到位置指示燈自動打開、抽屜自動彈開等裝置外,還能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智能提示,降低調劑失誤率。當藥師手放錯位置,系統會發出警示音,提醒“拿錯了”。

  科技企業紛紛卡位

  谷歌台灣地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認為,智慧醫療是一個有廣泛應用前景的研究方向。他表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成熟,智慧醫療可以完成更多復雜功能。比如病人是否需要住院、需留院多久以及他們的健康狀況是否惡化等。智慧醫療可以幫助醫生從醫療記錄上分析並找到模式,更准確地預測醫療事件,了解患者需求。面對台灣少子化、高齡化衍生出的長期照護問題,也可以通過智慧醫療方案加以解決。“自動輪椅、無電梯公寓上下樓輔具等都是發展方向。”他說。

  據介紹,台灣已經與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等世界一流的醫療研究人員合作,研究如何結合機器學習技術與臨床專業知識,來拯救生命、改善病人預后。台灣科技企業如鴻海、佳世達、宏碁、智邦等也紛紛進軍智慧醫療,搶佔商機。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智慧醫療產業產值將達720億美元。

  台灣盛弘集團首度率旗下六大子公司參加2019台灣醫療科技展。盛弘董事長劉慶文表示,公司看好大健康市場的發展,在保健、檢測、預防、治療、養生、養老都已經布局,以建立完整醫療供應鏈,串連旗下醫療資源。

  不會搶走醫生飯碗

  專家認為,台灣發展智慧醫療有一定的優勢。首先,台灣的平均醫療水平表現比較優異,醫院和醫生對AI輔助接受度高、需求大。其次,台灣的民營醫療發展更加完善,如果把診所、醫療中心等都算在內,台灣有85%的醫療機構都屬於民營,他們與企業合作密切,產學研銜接較好。這也是為什麼在台灣醫療科技展上,大部分展台都是以醫院為單位,企業作為合作方內附在醫院展位內,雙方合作緊密。




上一篇: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关于消防水箱采购与安装项目的招标公告
下一篇:打造医学“高峰” 提升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