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崛起的中国力量 | 中国科创力量



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崛起的中国力量 | 中国科创力量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中国科创板和注册制的设立之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之年,也是2021-2035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启动之年。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回望过去,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创事业发展背后崛起的力量。他们是科学家,是企业家,是投资人。他们用理性的研究、商业的眼光和前瞻的判断,在不远的过去预知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在,使之成为现实;洞悉中国科创事业未来,并为之不懈努力。

  为传承时代精神,全景网隆重推出年度策划《中国科创力量》,紧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主线,通过科技创新前线不同参与者的视角,全方位呈现中国科技创新行业的发展历史、趋势、现状和前景,凸显各微观个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出的贡献,探索中国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历史目标的可行性路径。

  本期《中国科创力量》走近世界首例SARS患者尸体解剖者、中国病理学专家丁彦青,华银健康创始人、总经理黄春波和医疗健康资深投资人、高特佳VC主管合伙人王海蛟。

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崛起的中国力量 | 中国科创力量

  他们见证并记录着中国病理学科及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的萌生、发展和壮大;他们跨界合作,碰撞思维,践行“互联网+病理”、成长式“病理+”模式的中国构想与方案;他们为中国第三方医学检测行业由弱渐强和中国病理学科逐步走向世界舞台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下为对话内容实录:

  耍个小心机

  进入丰富多彩的病理世界

  全景网:您在中国病理界被尊称为“南丁”,您最初如何结缘病理?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坚守病理教学研一线50多年?

  丁彦青:医学大学本科生接触的第一课就是解剖学,了解人体的结构。1972年大学毕业工作分配,大部分人都要到解剖去。我当时耍了个小滑头,说我福尔马林过敏,实际就不想去做解剖教学工作,因为解剖是一个非常固定的东西,200多块骨头是不会变化的,能够变化的是病理。例如当炎症感染的时候,可能有肌炎发生。这个肌炎怎么发生的?除了病因,机制是什么?将来又怎么发展?我觉得这个有意思,所以就选择了病理学。

  刚开始用显微镜看东西的时候,我一个下午就看一个细胞,大概六个小时,就是坐在那死盯着那个细胞。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显微镜下的世界非常丰富,各种形态变化。选择这么一个学科,一干就干到50年。

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崛起的中国力量 | 中国科创力量

  丁彦青眼中的显微镜世界

  病理学科是干什么呢?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探讨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和临床转归的一门科学。这门科学介于基础和临床之间,所以这个学科又叫桥梁学科。

  CT也好,磁共振也好,各种检查也好,都不能给疾病定论,唯一能给疾病定论的就是病理诊断。每一种疾病的诊断,包括现在的精准医学,精准治疗,都需要病理诊断。病理诊断是医院医生进行治疗的一个依据。

  实施世界首例SARS解剖最早提出SARS病源

  

  走近世界首例SARS解剖者 他最早提出SARS病源

  全景网:您是世界首例SARS患者的尸体解剖者,能否和我们回顾下这个过程?请问病理学科在当时的诊断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丁彦青:首例SARS病人死亡后,中国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说要找出它的病因。中国卫生部提出来一定要做尸体解剖,实际叫病理解剖。这就是病理的问题。这个解剖由谁来做?当时我们是部队系统第一军医大学,我作为学科主任,首先上台。那时候传得很凶,传染性非常之强,传染后死亡率非常之高。我就带了三个助手,做了第一例实施。当时穿了三层纸的手术衣,戴了两层纸的口罩,没有特殊防护。

  第一例尸解做完之后,我很快速进行显微镜观察。当时国家已经在报纸上和内部电文上都已经通报了,说非典型肺是由衣原体和支原体引起的。做完尸体解剖第三天,切片就出来了。显微镜看,肺里的改变非常特殊,很像病毒感染。根据我们病理基础知识,病毒感染的损害表现肺的坏死,而且我们可以找到病毒颗粒。

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崛起的中国力量 | 中国科创力量

  非典时期关于病原的报道




上一篇:2019年9月健康管理师考试高频考点23
下一篇:郭店街道:为农民工讨薪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