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研支团:“我们在汶川当老师”



  山峦叠嶂,江流宛转,这里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群山环抱中的四川省汶川中学是南京医科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的地方。

  经过层层选拔,2021年夏天,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的王瓅珠、护理学院的汤文萍与药学院的张梦蝶踏上了支教之旅。

南京医科大学研支团:“我们在汶川当老师”

南京医科大学研支团成员在汶川中学前合影

  汶川记忆

  2008年5月12日,是王瓅珠的9岁生日。“当时我和小伙伴们正在吃蛋糕,听到新闻我们都停了下来,非常震惊。”她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生命是如此脆弱。

  “当时年纪小,听说发生了大地震,但是我对震级没概念。看到新闻和影片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场多么严重的灾难。”汤文萍回忆道。

  张梦蝶对当时的感受记忆犹新,“那年我读小学四年级,每天都抱着报纸关注汶川的情况——向解放军敬礼的男孩、拥有芭蕾梦的独腿女孩……读到这些故事,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很希望能帮助他们。学校组织捐款的时候,我把我仅有的10元钱都拿了出来。”

南京医科大学研支团:“我们在汶川当老师”

汶川中学校景

  13年后,三位姑娘以研究生支教团支教志愿者的身份,来到了这个在她们记忆深处烙下印记的地方。她们说,“填报支教地时,汶川是我们的首选。这是一个经历过苦难的城市,我们希望尽我们的能力为汶川作贡献。”

  在正式开启教学生活前,王瓅珠、张梦蝶和汤文萍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漩口中学遗址。该遗址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汶川县保存较为完整的大型遗址,“带我们参观遗址的老师是当年大地震的幸存者。面对满目疮痍的校园,听她讲述着当时的经历,我们潸然泪下,更加感受到生命的珍贵”。

  在汶川中学,王瓅珠、张梦蝶和汤文萍讲授的课程是《生命生态与安全》,这门课包含心理健康、生命教育、生态安全等内容。她们面对的学生是初一年级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大多出生于2008年。

  “老师,下节课还是你来吗?”

  第一堂课,孩子们的热情超出了王瓅珠的预期。“有些问题我原本计划让三四位学生发言,但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甚至还会自发站起来交流,以至于我准备的内容一堂课都讲不完。”孩子们无条件地信赖和喜爱,让王瓅珠倍感振奋。她主动将自己的联系方式提供给孩子们,欢迎大家找她交流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有一天课后,我发现我的包里有棒棒糖,原来是他们悄悄放进来的”。

南京医科大学研支团:“我们在汶川当老师”

王瓅珠正在讲课

  “老师,下节课还是你来吗?”第一堂课结束后,有个孩子来到张梦蝶跟前,羞怯又诚恳地询问道。“当时仿佛觉得自己的心脏被击中了一下。短短一堂课的时间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我既开心又感动,但同时也有了压力。我想着一定要做得更好,不能辜负他们的期待。”

  孩子们用最简单、最纯粹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感情。每次上课前,他们会早早地跑来办公室,把志愿者老师的书本、U盘送到教室;在校园里遇见志愿者老师,他们隔着老远就用四川话大声问好。张梦蝶记得,有次课上说到小丑鱼作为硬骨鱼类被评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第11名”时,有个孩子问道:“那最可爱的动物是什么呀?”一时间,教室里叽叽喳喳讨论开来,突然有个声音回答:“世界上最可爱的是张老师!”

南京医科大学研支团:“我们在汶川当老师”

汤文萍正在讲课

  “课堂上他们称呼我汤老师,私下里他们喜欢喊我姐姐,我们之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谈到自己的学生们,汤文萍的语气里满是欣喜。“有一天我路过乒乓球场,我们班的孩子看见我,乒乓球也不打了,跑过来拉着我要给我表演一个才艺。我纳闷什么才艺这么隆重,没想到他是喝一口水,然后用牙齿的豁口当水枪表演。他们就是这样天真烂漫,什么有趣的事情都想和我们分享。”

  种下的学医梦

  作为医科大学出身的老师,王瓅珠、张梦蝶和汤文萍希望能够发挥专业所长,在课堂讲授中融入医学知识。讲到细菌性食物中毒时,她们会科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讲到心理健康时,她们会结合心理护理的知识作为补充;她们还教孩子们“8”字包扎、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方法。

南京医科大学研支团:“我们在汶川当老师”

孩子们正在学习包扎




上一篇:长虹美菱董秘回复:公司生物医疗产业以下属控股子公司中科美菱低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美菱”)为平台开展,其产品
下一篇:世界十大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