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谈“4+4“医学模式:吸引人间最优秀的人来



2018年的夏天,被誉为“中国医学圣殿”的北京协和医学院试点招收非医本科生,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名校中选拔,借鉴北美的“4+4“医学模式,在国内医学教育方面首开先河。如今,三个月过去了,这一尝试的效果如何?央广记者跟踪采访了首期班的学生和协和医学院校长,记录下这一探索的进程。

何为“4+4”模式?与以往医学教育有何不同?

在我国,目前医学教育的主流多是采用大学五年制教育。北美的医学院学生培养模式则是“4+4”,也就是学生读完四年非医本科再读四年医学。协和医学院此次的教育改革,就是以“4+4”为蓝本,采用的“3+5”模式,完成大学本科三年或以上学业的学生即可报名,经过5年的医学院阶段学习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说:“愿意报考医学院的本科生,都是在他本科阶段经过了充分思考,内心真正热爱医学。有了多学科的背景来学医,能够广纳天下贤才,医学本身就是跟人的健康和生命这种人的终极利益打交道的。所以必须能够吸引人间最优秀的这批人来学医,这样对整个社会的照护,对病人的照护才是有保障的。”

至于培养方式,协和医学院试点班采用英文教学,多学科整合、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结构,这也在国际医学教育中取得共识。临床教学中实行学生融入病房医疗团队、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模式。如诊断学、临床综合课及临床见实习均在协和医院进行。王辰眼中,对这批试点班学员的培养目标,是医学引领者。

王辰:“比如他们毕业以后,我们跟有关的方面给他们共同设计了毕业后的博士后教育的途径,从他们的收入上,从他们的学习环境上,从他们未来的职业上,应当说基本上都能进入条件最好的这样医学平台,使他们真正能够为中国医学的先进性发挥作用。”

首批16人来自海内外名校,学科跨度较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北大、清华的大多数专业都要高。站在大学四年级的起点上再选择走进医学行列,对学生来说是怎样的体验?16名首期班学生之一,来自北大的刘立洋同学介绍,当时的考试共分五项,一天完成。除了面试和英语,其他三项的考试方式都让他挺意外。这三项考试的方式不能透露,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考试不仅要考查医学生必要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学习能力,还要看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

现在,试点班首期班已经开学三个月了,入学后同学们感觉如何?

来自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的王悠扬通过层层选拔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试点班首期班已开学三个月,她正在努力学习新的课程——解剖学。她最大的体会是,理论和临床紧紧相连,一切都在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伏笔。

王悠扬:“比如我们学到咽部时,会请临床老师来讲气管插管这种技术,联系临床让我觉得学的东西不光是书面上单调的知识,也是未来工作可以用到的。之前的本科生活我也接触了一些基础医学相关的科研工作,我觉得自己真正想做的还是与病人面对面,帮助他们缓解痛苦。”

像王悠扬一样的学生,此次协和医学院首期试点班共招收了16人。其中,七人来自北大,三人来自清华,两人来自中科大,还有四人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境外名校。其中四人本科学的是地质、能源、环境、力学等理工科专业,还有两人是经济学双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表示,医学是多学,几乎包括人类知识的全部,涉及人类实践的所有。让多学科背景的学生进入医学领域,是这种教育模式的妙处之一。

王辰:“不同学科背景的医生,在遇到相应学科问题的时候,比如工学,比如说信息学,比如说生物学,比如说法学等的时候,他很容易跟其他的学科结合起来。于是医学界整体就具备了和多个学科多个行业充分的沟通交流、共融协同的能力,这样的医生将来成为医届领袖的可能性就很大。”

人才短缺制约发展,医学教育精英化能否引领变革?

首批的16名学生学科跨越非常大。协和医学院教务处长马超教授曾介绍,今年来咨询报名的还有不少文科专业本科生,但由于医学院对考生在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有一定的学分要求,因此将很多有意报名的学生拦在了门槛外。今后有希望有更多包括文学、金融、工商管理、法律等专业背景的文科生报名,学校也希望有意从医的同学早做准备,及时预修符合报考要求的学分课程。大学生经过本科教育后,心智更成熟,本科之后再选择进入医学院的人肯定是出自对这个职业真正的热爱,也一定会在医学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上一篇:人民快评:稳定村医队伍 夯实健康中国的基础
下一篇:中国学生赴俄学医 盼学成回国为中国患者解决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