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俊杰:探索细



  ——胡俊杰

  “你能不能不采访我?”

  一见面,胡俊杰就来了这么一句。

  1979年出生的胡俊杰,自2008年6月起受聘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博导,是我国7名首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青年科学家奖”获奖者中年龄最小的。

  后经记者多方解释、好说歹说,这个戴黑框眼镜、脸色白皙的年轻人才勉强接受了采访。

  虽然研究非常基础

  但有助于治疗重大疾病

  位于南开大学新生物站的胡俊杰实验室,摆满了各种试剂、试管、烧杯、离心机、培养箱和文献书籍。临近春节,这个实验室依然没有放假,两名学生正专注于电脑屏幕上的各种数据,实验室里只有离心机运转的轻微声响。

  胡俊杰告诉记者,生物实验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培养的细胞要随时观察传代,所以有些实验不能中断,春节也不例外。除了做实验,为掌握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胡俊杰还要阅读随时更新的国内外进展。

  细胞内部有很多由生物膜包裹的区域,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就像人体内的各种器官,因此被称为细胞器。胡俊杰和他的学生们主要从事内质网等细胞器的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他介绍说,内质网是细胞内承担蛋白质合成、脂类合成和钙离子存储等重要功能的细胞器。

  “内质网是一个复杂的膜系统,向外延伸至细胞表面的细胞膜,向内与细胞核的核膜相通,也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是细胞分泌途径的起点。”胡俊杰以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为例解释说,控制下肢的神经细胞很长,有些被称为轴突的神经细胞突出部分可以长达一米多,这对细胞内亚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要求特别高。而生物膜的不断融合正是保证这种完整性的基础,如果内质网的融合出现问题,轴突远端缺少营养成分,细胞会不断退化,人的下肢就会出现痉挛无力直至截瘫。“我们就是在细胞层面研究某些基因突变导致相应疾病的原因,并通过细胞和生化实验,验证参与融合过程的蛋白质如何发挥作用。”

  “虽然从事的是生命科学的基础领域研究,但我们的研究会为治疗相关重大疾病积累许多重要的分子基础。”胡俊杰对研究方向充满信心。

  他的实验室目前有14名学生,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在美国一流实验室做过博士后研究的胡俊杰,对实验室的条件很满意,他认为国内的学术水平和实验环境较原来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国际上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自认并非极具天分

  感谢每个成长机会

  位于实验室的一角,是胡俊杰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办公室里很简洁:除了办公桌、电脑,还有一个简单的文件柜和一张扶手已经坏了的长沙发。

  自己是如何走上生命科学研究之路的?

  胡俊杰回答说: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高中毕业时由于化学成绩突出,胡俊杰选择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系。大学四年,胡俊杰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21岁的他选择赴美国留学。在纽约大学医学院,他学习研究了胰岛素信号转导的结构基础,四年后获药理学系博士学位。胰岛素是由内质网合成分泌的,在对胰岛素信号如何传递的学习过程中,胡俊杰对内质网的功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延续至今。胡俊杰在哈佛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进行博士后工作,他将研究方向确定为管状内质网成形的机制。

  虽然内质网这一细胞器被发现并被命名已有半个多世纪,但其形态的多样性如何产生却一直是个谜,所以胡俊杰的课题在当时非常新颖。在他看来,这是细胞生物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研究内质网的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联,是一个全新而又重要的方向,还可能将对其他细胞器的形态功能研究有所启示。由于研究进展顺利,他发表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论文。完成博士后工作后,胡俊杰选择了回国发展。2008年9月,胡俊杰开始在南开大学组建自己的实验室,那一年他29岁。近年来,他承担了科技部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就生物膜形态发生和动态变化的分子机制等课题作为研究内容。

  相对于所获得的荣誉,胡俊杰则低调很多。在被选为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之后,胡俊杰给自己定位为“青年科研工作者”。他把自己当选归功于研究方向比较有代表性。

  胡俊杰清楚记得决赛的场景:决赛以学术报告和答辩的形式进行,经过首轮严格筛选,全球共有55位申请者进入决赛。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邀请了全球29位重量级科学家担任评委,胡俊杰用了十几分钟先用英文介绍了研究成果,又回答了评委的问题。其他时间,他都在静静地倾听其他人的发言。

  “我从不认为自己极具天分,只是感谢每个令我成长的机会。”

  热爱生命科学

  也热爱生命本身

  2011年底,胡俊杰为学生张渺指导的毕业论文《嵌膜GTP酶Atlastin—1的生化特性分析》获得天津市普通高校优秀毕业论文。




上一篇:NatCellBiol:干细胞促进再生医学发展
下一篇: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细胞生物学考研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