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重大产出写进“健康中国”




 
把重大产出写进“健康中国”  
 

把重大产出写进“健康中国”

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园区    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供图

■本报记者 甘晓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生命与健康领域一个面向“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关口前移”的特色研究所已整装待发——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以下简称营养与健康所)正式获得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成为中央独立事业法人科研机构。

这个历经3年“大刀阔斧”式整合而成的研究所,既是中国科学院深化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生科院)改革的关键之笔,更是中国科学院贯彻落实《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的“率先”行动。

“未来,我们将把‘营养健康标准、健康促进手段、慢病干预方案’等重大产出写在祖国大地上。”上海生科院原院长、营养与健康所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林告诉《中国科学报》。

“第四机构”如何破局

2015年起,中科院在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中,启动了深化上海生科院改革。在这场顺应生命与健康科学发展规律和内在发展需要的深化改革中,上海生科院的学科布局划分为分子细胞、脑科学、分子植物、人口健康等4个重点领域。

2016年11月起,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等3家卓越创新中心,以及上海生科院人口健康领域实体科研机构(现营养与健康所)同步开始以中科院内“计划单列”的形式运行。人口健康领域科研机构常被简称为“第四机构”。

李林表示,“人口健康领域涉及的研究方向更复杂,相关单元也更多,改革的难度自然更大”“‘第四机构’的改革走向,事关整场深化改革的成败,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四机构”的整合涉及“三所一院两中心”,包括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以来新建共建的营养科学研究所、上海生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中科院—第二军医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以及从中科院上海分院划转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前身为中科院上海文献情报中心)、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等。

对标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四机构”能建成何种类型的四类机构,一条自主探索之路正在铺就。就在“第四机构”广大科技人员困惑迷茫、翘首以盼的时候,2017年底,中科院领导指点迷津,“第四机构”明确了以特色研究所为发展方向。

李林同时介绍,在深化上海生科院改革紧锣密鼓的组织实施中,“第四机构”科学家潜心致研,丝毫不懈怠。如2016年,原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翟琦巍与合作者发现,精子RNA可作为记忆载体将获得性性状跨代遗传,为研究肥胖等代谢疾病的遗传机制开辟了新方向。该研究成果在《科学》上发表,并入选2016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有不少成果作为“华丽转身”的基础,科研人员感到信心满满——“第四机构”未来可期。

把重大产出写进“健康中国”

科学家指导研究生进行活体成像分析。

把重大产出写进“健康中国”

科研人员进行胚胎遗传学操作。

把重大产出写进“健康中国”

先导细胞(玫红色)引导造血干细胞(红色)归巢进入血管微环境。

整合”焕新生

时隔一年,2018年底,中科院决议,“第四机构”正式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名称,进入“率先行动”计划特色研究所筹建序列。

“第四机构”的领导班子分析认为,破除“一级法人、两级管理”的管理壁障,建立“一级管理”的管理运行架构,是营养与健康所改革的第一步。

在“一级管理”管理运行架构构筑中,许多管理人员的岗位进行了调整——原来的所领导不再继续任职、管理处室的主任处长变成主管、未竞聘上管理岗位的职工转岗以尽其才……




上一篇:护肤品界前沿“黑科技”:奥古斯汀-巴德以细胞再生技术焕活肌肤
下一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倡议》在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