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肝样腺癌发病率被低估,MUC19或成重要生物标志



  目前胃肝样腺癌发病率被低估,发现MUC19这一生物标志物有利于患者确诊,患者只要采血进行快筛检测,看MUC19是否有突变即可,相当于可能成为胃肝样腺癌的肿瘤的诊断标志物。

  记者 武瑛港 北京报道 近期,国际知名期刊《Cancer Communication》(影响因子15.28)在线发表了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天舒教授团队与至本医疗共同完成的关于中国胃肝样腺癌基因图谱和重要生物标志物点MUC19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全外显子组数据绘制了胃肝样腺癌的分子特征和发展机制,为胃肝样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生物标志物。

  据了解,胃肝样腺癌是一种罕见但恶性程度很高的胃部肿瘤,占胃癌0.3%~1%。与胃癌相比,胃肝样腺癌侵袭性极强,患者易出现肝脏和淋巴结转移,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9%。 且目前无标准的治疗方案。

  由于胃肝样腺癌发病率低,临床上较少见,所以很少有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对胃肝样腺癌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发病机制也不甚清楚。

  而上述对MUC19这一重要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或许将推进胃肝样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至本医疗生物信息科学家连保峰博士告诉,目前胃肝样腺癌发病率被低估,发现这一生物标志物有利于患者确诊,患者只要采血进行快筛检测,看MUC19是否有突变即可,相当于可能成为胃肝样腺癌的肿瘤的诊断标志物。

  存在误诊,发病率被低估

  根据相关研究,胃肝样腺癌于1985年被首次报道,相较于一般胃腺癌,胃肝样腺癌常伴有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然而因胃肝样腺癌发病率极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有关于其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高危风险因素仍不明确。

  目前研究发现胃肝样腺癌可能与胃和肝脏拥有相同的胚胎起源有关,因此其组织形态学特征与肝细胞癌有相似之处,出现肝脏和淋巴结转移概率更高,预后更差,且易漏诊及误诊。

  连保峰博士告诉,胃癌大致可分为胃腺癌、鳞癌、腺鳞癌等。其中胃肝样腺癌患者能同时观察到胃腺癌及肝细胞肝癌特征,且常常伴随血清学检测甲胎蛋白升高。而部分甲胎蛋白升高但没有肝细胞肝癌特征的肿瘤称为甲胎蛋白胃癌。由于各种因素,部分胃肝样腺癌患者被当作常规胃癌进行治疗。

  相关研究显示,与传统胃癌相比,胃肝样腺癌和常规胃癌在基因层面突变差异较大。此外,胃肝样腺癌表现出更强的侵袭性,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出现肝转移,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而且目前尚无针对胃肝样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和有效药物靶点。

  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肝样腺癌的真实发病率被严重低估,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志物以及诊断标准不明确,导致许多患者被诊断为其他病理类型。因此,探索胃肝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寻找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及有效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MUC19生物标志物对诊疗的重要意义

  据了解,在上述研究中,刘天舒教授团队历时5年收集了55例胃肝样腺癌组织样本,并对其进行了基因层面解析,描绘了胃肝样腺癌的分子特征,揭开胃肝样腺癌“庐山”真面目的一角。

  该研究对25例胃肝样腺癌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发现10例(40%)患者发生了MUC19突变。在胃肝样腺癌的验证队列(n=30)中进行MUC19的免疫组化检测,发现MUC19与甲胎蛋白的表达量呈正相关。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MUC19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该研究继续深挖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发现,MUC19可上调胃癌细胞中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并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从而诱导侵袭性表型,促进肿瘤增殖,初步证实了MUC19是导致胃肝样腺癌发生和进展的关键分子。

  连保峰博士告诉,本次研究发现MUC19在胃肝样腺癌中突变频率高,然后通过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发现MUC19可能就是胃肝样腺癌的致癌基因,是胃肝样腺癌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目前胃肝样腺癌发病率被低估。从目前的数据来看,MUC19的突变率是非常高的,如果未来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明确MUC19可作为胃肝样腺癌的标志物,那么对患者只要进行采血快筛检查确认MUC19是否有突变即能诊断患者是否确诊。如果进一步研究发现MUC19是治疗靶点,那么对后续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连保峰博士说。




上一篇:大众等五家车企召回隐患汽车 总数为36975辆
下一篇:【CSCB 2022】S16 植物干细胞与器官发生 / Plant 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