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未来我们都是「吃豆人」



食物供应链中各食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OurWorldinData.org

根据这项研究, 大部份的植物性食物都是低碳之选,碳排放比动物性食物低 10 至 50 倍,因此出于对人类未来食品的考量,许多生物技术公司都在致力于制造更能让大众接受的植物性饮食,比如植物肉、植物奶等。

但因为最近植物性食物公司中行业领先的上市公司 Beyond Meat 和 Oatly 收益不达预期,这一市场也在被质疑到其热度消退和遇冷。

其实比起植物性饮食通过模拟肉类口感来试图代替肉,细胞培养肉通过造出真肉而更能一步到位地解决口感问题…

01

植物肉是素肉不是肉

传统肉类的替代品经常被提及为「人造肉」,并作为另一种蛋白质来源。但这个泛指概念下有两个种类,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

植物肉/素肉产品是由植物蛋白质制成的仿肉,日常饮食中大多数人也都吃过。培植肉是在实验室由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肉,后者因为技术和成本的原因暂时还没有广泛走进市场。

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的生产过程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品安全中心

植物性肉类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传统中式菜肴中就有一些菜品试图用豆制品来制作素肉。比如,由腐皮制成的素鸡和由面筋制成的素卤味等等,也算是植物性肉类替代品的例子。

但传统素肉多以大豆、豆腐衣为主要原材料,多数情况下不进行深度加工提取植物蛋白,后期也仅需要通过热加工物理工艺形成类似肉的口感;而人造植物肉则是采用大豆、豌豆分离出来的植物蛋白为原料,后续的生产工艺也更复杂,需要通过先进的合成生物技术和发酵、挤压等一系列流程:

生产的首个步骤是从大豆、小麦或豌豆等植物来源萃取蛋白质,然后将蛋白质萃取物加热、挤压和冷却,使之具有肉的质感,最后加入其他配料及添加剂 (例如调味剂及染色料),以模仿肉的风味、味道及外观。

相较于细胞肉,植物肉也是目前人造肉最主要的商业化方向。目前市场中比较知名的 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珍肉、星期零等公司,都是植物肉领域的代表。

Impossible Foods 推出的汉堡肉 ©Impossible Foods

目前,除了口感上还不能完全复制真肉外,植物肉还被指出并不是完全健康。尽管植物肉几乎不含胆固醇,但另一方面,为了保持产品的质感及风味,植物肉产品当中往往会加入一定量的脂肪,因此热量并不低;也会添加不同的含钠调味料及添加剂,以致这些产品往往含有较高分量的钠(盐)。

另外,由于植物肉是植物来源,所以其中的铁含量,尤其是人体能够利用的血红素铁特别缺乏。如果以人造肉为主要的蛋白来源,就需要同时搭配绿色的蔬菜,尤其是深绿色的蔬菜,才能够满足机体对铁的需要。

02

细胞培养肉

和永续咖啡

除植物肉外,细胞培养肉也是另一种新兴的传统肉类替代品,又称为实验室培养肉、试管肉等,是在实验室由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肉。

生产培养肉首先要从目标动物提取肌肉细胞,让这些细胞在培养基中增殖,然后在受控的环境下生长为肌肉纤维。不能由肌肉细胞合成的营养素,例如铁质及维他命 B12,会加以补充在培养基中,以生产营养价值与传统肉类类似的培养肉产品。

牛的肌肉细胞生长培养基 ©TIME

2013 年,科学家马克·波斯特 (Mark Post)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培养的牛肉汉堡,该汉堡由小束肌肉纤维形成,这些肌肉纤维是通过培养取自母牛的细胞制成的。那个汉堡当时的生产成本为 330,000 美元,他自称自己的创造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而他的公司 Mosa Meat 现在已经可以仅从芝麻大小的细胞样本中制作 80,000 个汉堡。现在有越来越多产品尝试从不同的动物身上培育细胞肉,包括羊肉、猪肉、鱼和鸡肉,并且从去年开始它们被批准在新加坡销售。




上一篇:肝肾综合征的早期生物学标志物
下一篇:福建省宁德人民医院细胞遗传学检测设备一批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