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不超15元/斤 中国分子物理学家有望全新



  “人造肉”的研发和生产近年成为了农牧食品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外形和口味越来越接近“真肉”的同时,其相对较高的成本亦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存有一定的顾虑。

  

目标成本不超15元/斤 中国分子物理学家有望全新


  但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化学家吴奇表示,其团队正在研发的此类产品针对的是想吃肉但又吃不起的人群,目标是每斤不超过15元人民币,“价格和猪肉差不多甚至更便宜”。

  吴奇指出,目前该领域大量的项目方向上都是用植物蛋白代替动物蛋白,而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物——豆制品在中国约一千年前就已有较完整的文字记载。

  他还强调,相较于“植物肉”、“人造肉”等外来名称或媒体用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素肉”一词能够更好地表述此类产品,并且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目标成本不超15元/斤 中国分子物理学家有望全新


  与此同时,要区分开“素食”和“素肉”这两个概念。“素食”往往是调味熟的豆制品,没有咬劲,这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一千余年。“素肉”则既要有动物肉的形状,也要有动物肉的口感,符合中国人吃肉的习惯。“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素食对动物肉没有挑战,但是当大家意识到素肉出现的时候,挑战就来了。”吴奇指出。

  01替代缘由

  为什么非要用植物蛋白来替代动物蛋白?可不可以不做而继续生产传统的素食?

  吴奇表示,在替代这件事情上,中国没有选择,世界没有选择,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肉类消费越来越多,市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至于如何能生产出百姓喜欢的素肉,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他进一步解释到,印度、非洲等人口较多地区目前的肉类消费较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吃不起”,随着其经济的发展、消费的增多,对畜禽养殖和土地承载都是极大的挑战。“我相信这个问题不用太久就有可能会出现。”

  就是在中国,尽管人均肉类消费量在世界范围来看已不低,仍有很多人表示吃不起,另外的一些人则因为摄入了过多的动物蛋白而出现了“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之类的健康问题。

  吴奇指出,动物蛋白的生产本身还存在多个方面的影响,它既是能源环境问题,也是经济政治问题。

  

目标成本不超15元/斤 中国分子物理学家有望全新


  如畜牧业生产会涉及大量饲料的消耗,同时动物的生长过程牵涉到能量的消耗,排放的粪污和臭气又会污染环境。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以及随之受影响的大豆进口,则让人们认识到了畜牧业是一个经济问题。猪周期带来的价格波动尤其是大幅上涨,还很容易在中国变成一个政治问题。

  “以上四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都很重要,如果可以做到直接把大豆植物蛋白搬到餐桌上来做成我们百姓喜欢的素肉,这些问题都可望部分得到解决。”吴奇称。

  02技术关键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同个会上所指出,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的大部分植物肉都是在豆类蛋白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添加剂调出一个接近动物肉的味道,实际缺乏中国人所讲究的口感,这样的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不会太大。

  

目标成本不超15元/斤 中国分子物理学家有望全新


  吴奇及其深圳大学食品科学与加工研究中心团队则是从分子物理的角度来改造蛋白的结构,使之具有与动物肉相似的质地和口感。

  他介绍说,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在分子层面的一个主要区别是前者为球蛋白,大分子链较少缠接,动物蛋白的分子则是排列缠接的。通过挤压塑造技术,可使大豆球蛋白实现有序排列,形成拉丝蛋白,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素牛肉、辣条等的加工方式。

  但拉丝蛋白属于低水分加工(含水量<30%),只有含水量大于60%时才能做到与动物肉差不多的组成。




上一篇:北仑这家企业挺进医用高分子材料市场!
下一篇:PNAS:科学家开发出有望治疗肝纤维化等疾病的新型免疫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