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中的肠道微生物群:人类研究的最新进



  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双向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通过神经免疫和神经内分泌途径以及神经系统影响大脑功能。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对肠道微生物群和精神疾病之间潜在关系的研究。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心境障碍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进行了初步探索。这篇综述旨在总结已发表的关于情绪障碍中肠道微生物群的人类研究。

  结果表明,与健康个体相比,微生物多样性和分类学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中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细菌属减少,而促炎细菌属和参与脂质代谢的细菌属增加。有趣的是,在双相障碍或重度抑郁症患者中,放线菌、肠杆菌科的丰度持续增加,而粪杆菌则持续减少。一些研究进一步表明,特定的细菌与临床特征、炎症谱、代谢标志物和药物治疗相关。

  这些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脑-肠道-微生物群轴在情绪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将成为未来疾病诊断和治疗干预的一个有希望的目标。

  接上文——

  肠道微生物群和神经精神疾病

  之前的人类研究已经调查了肠道微生物群和一系列神经精神疾病之间的联系。

  在ASD患儿中观察到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变化,其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增加。最近一项针对35名ASD儿童和6名健康对照的研究也发现了一致的结果,该研究的功能分析表明,ASD儿童产生丁酸/乳酸的细菌减少。

  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表现出肠道菌群失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变形菌门丰度更高。另一项研究报告称,首发精神病患者中乳酸菌数量增加,且与对照组相比,微生物差异更大的患者表现出更差的治疗结果。

  也有证据表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肠道微生物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PD(帕金森)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生变化。在中国和美国PD患者中发现了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但在芬兰和德国患者中没有发现,这可能与地区差异有关。在PD患者中进行的宏基因组分析显示,可以通过肠道微生物为基础的生物标志物从健康对照组中识别出PD。在PD患者中进一步观察到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变化,包括β-葡萄糖醛酸和色氨酸代谢。

  除了上述疾病之外,最近还出现了表征情绪障碍患者肠道菌群的初步研究,提供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本文将重点介绍在重度抑郁症(MDD)和双相障碍(BD)患者中进行的相关研究。

  心境障碍中肠道菌群的人体研究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PsycINFO数据库,选择了2018年10月1日前的相关研究。使用的搜索关键词是心境障碍或双相障碍或躁狂或抑郁或抑郁障碍和肠道微生物群。这些结果经过了人体研究的进一步筛选,还手动搜索了关键文章的参考书目。

  符合纳入条件的研究需要使用高通量测序或蛋白质组学方法,对MDD或BD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特征进行调查。最后,纳入12篇有关心境障碍肠道菌群的研究文章进行进一步综述。总的来说,关于MDD的研究有7项,关于BD的研究有5项。

  16S rRNA基因测序是目前鉴定各种细菌系统发育关系的主流工具。这些研究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MDD和BD患者肠道微生物特征与人口统计学、免疫、代谢和临床数据之间的关系。

  研究的样本量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为10-58,双相障碍患者为31-115。重度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9.5岁和39.9岁;女性平均比例分别为45.7%和55.8%;平均体重指数(BMI)分别为23.1和26.3。

  肠道菌群和重度抑郁症

  有研究进行了重度抑郁症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Jiang等人报道,与健康个体相比,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更具多样性。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可能有益于健康,但它很容易受到年龄、饮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此外,还有研究分析了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微生物组成变化。Naseribafrouei等首次比较了37名抑郁症患者和18名健康对照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在这些抑郁症患者中,拟杆菌目、颤杆菌克属和别样杆菌属丰度较高,而毛螺菌科属丰度较低。

  另一项研究调查了活性MDD (A-MDD)患者、反应性MDD (R-MDD)和健康对照组的肠道微生物群。结果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MDD和R-MDD患者的变形菌、 拟杆菌、放线菌丰度增加,而厚壁菌门减少。然而,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只在A-MDD患者中发现,在R-MDD患者中却没有发现。在较低的分类水平上,MDD患者肠杆菌科和别样杆菌科增加,粪杆菌科减少。




上一篇:生命接力!8岁姐姐捐献造血干细胞救3岁弟弟
下一篇:18款墨版平行进口宝马520i配置参数价格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