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前海前沿的思考



  胡继之博士的这篇文章乍看像是有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的情况介绍,但透过这些平实的文字却让人看到其间所凝聚着的攸关中国中小企业命运的深层次思考。文章还体现出以胡继之为代表的前海实践和探索者们在现阶段追求自由市场和企业家精神的可贵闪光点。

  前海的探索是全新的试验,正如所言:愿景远大,困难重重,信心满满。本文略有改动,题目为编者所加。

  ■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在进行金融市场的另一项试验,就是如何在交易所之外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形态,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

  ■期望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能够回归资本市场早期,回归梧桐树下的资本市场,由中心来充当集证券登记托管、交易中枢、证券公司于一体的角色。

  ■我们为什么非得使用“披露”呢?为什么就不能使用“定向告示”?我们这个市场是要保护企业机密的,如果把企业的信息都告诉了竞争对手,那企业还有什么机密可言呢?

  □ 胡继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学界就提出了中国的金融改革要以开放金融市场作为突破口的观点,在当时引起国内舆论一片哗然,甚至引起了华尔街的关注。一直到1986年,政府在推进金融市场改革的过程中,都不敢使用“金融市场”这一提法,而称之为“资金市场”。直到上世纪90年代,“金融市场”的名称才正式启用。

  在倡导金融市场开放近30年后的今天,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前海中心”)在进行金融市场的另一项试验,就是如何在交易所之外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形态。客观地说,这项试验的理论准备及政策制定都是中国证监会原主席郭树清提出的。他在经过大量调查后发现,中国社会存在着“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并认为这一问题能否解决事关中国的崛起和振兴。在此背景下,郭树清提出要在全国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加快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以切实解决“两多两难”问题。郭树清对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点有三个:第一,他决定把股权交易中心的监管权下放给各地方政府,由各地去进行试验。第二,他决定股权交易中心运作由证券公司来主导。我个人认为,这种安排有希望形成中央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一套体系,因为券商是由中央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最后,他规定了股权交易中心的业务只能是私募、小众、非标准化业务,与交易所市场进行严格的划分。这实际上是锁定了股权交易中心的风险,不让风险向社会溢出。如果郭树清倡导的这项试验能够成功,历史应当记住他的名字。如果这项试验失败的话,那就是我们这些探索者没有执行好。

  前海中心自今年5月30日开业以来,到今天为止,已经运营了半年零20天,现在挂牌企业数量达到2706家。下面,我想以素描的方式,从顶层设计和微观运作两个层面,向各位方家作一个简要报告。

  

  顶层设计的总体描述

  1、定位上:前海中心期待在商业银行、沪深交易所之外形成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

  尤努斯教授有一篇报告,我读后感受很深。他认为现代金融机构是为富人和大企业设计的,其实普罗大众、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更为急迫、更为广泛。我们知道,像纽约这样发达的城市,它的高利贷利率可以高达2000%;深圳同样有大量的金融机构,据说在卓越大厦就有近百家小贷公司。再往前回溯,整个上世纪80年代,在江浙一带,尤其是在浙江,主要是依靠民间的“抬会”在支持乡镇企业的崛起。可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一直以来都极其庞大。所以,前海中心首先在定位上考虑如何在商业银行、交易所之外,创造出一套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体系,而不是模仿交易所市场。

  2、功能上:我们期望前海中心能够回归资本市场早期,回归梧桐树下的资本市场,由前海中心来充当集证券登记托管、交易中枢、证券公司于一体的角色。我们可以想见,早期梧桐树下的资本市场应当是没有完整的专业分工的。资本市场的高度分工,一定是在它发展到极高的程度后才出现。在有了交易所、登记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一系列分工后,资本市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同时,我们发现,现代资本市场已经发展到极高的程度,像证券公司这类机构的制度设计,很难与规模小、变化大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我们还注意到,即使是国有商业银行,也只能以部分的力量、每年按一定比例来支持中小企业。从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来看,一家大型的上市公司,大约相当于一万家中小企业。即便是中小板、创业板的上市企业,也大约相当于1000家中小企业。券商的定位原本是为这类大型上市企业服务的,一个大企业的承销费可以达到几千万、甚至上亿,因此它怎么可能一下子转到为中小企业服务这个层面来?所以,在前海中心建设的早期,我们通过自身组织力量来完成资本市场所有的功能开发,等它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再逐步进行功能的分离、分工。




上一篇:广西上思: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助力产业振兴
下一篇:万孚生物:万孚生物2022年度创业板向特定对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