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生物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海王生物(000078)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及周期性特点

  1、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随着药品购销“两票制”政策的全面推行,以及“带量采购”进入提速扩面的新阶段,原有的药品流通市场结构、渠道布局及供应链关系都发生变化,引发行业价值链重组以及各方利益大博弈。医药企业在监管、市场等各方面较以前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研发、生产到流通的产业链各环节标准的提升和监管的强化,行业门槛将进一步提高,使相当数量医药企业正在加速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医药行业分化趋势明显。

  2021-2022年是实施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及深化“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时期。医药流通行业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药品供应、方便群众购药、服务百姓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在发布的《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指导与具体部署。根据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的总体目标,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亿元、5-10家超千亿元的大型数字化、综合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由此看出,国家支持和鼓励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格局形成,无论是上游的原研药、仿制药厂商、还是中游的流通企业,将加速市场的集中度量级跃升,综合实力不强的中小型流通企业将被淘汰,流通行业业务模式将被重构。

  2022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慢性病、常见病为重点,2022年底前,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在每个省合计达到350个以上。此外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2022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通,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为医药流通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作为产业链中间环节,医药流通企业的价值在于使上游高度分散的产品能够准确、高效地到达下游高度分散的各类终端。医药流通行业需要进一步升级与改革,推进医药流通的数字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绿色化,打造高效、韧性的医药供应链,全面提升药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完善现代药品流通体系,提高药品流通效率,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5月11日,国家药监局印发《药品监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末,以支撑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完善的药品智慧监管技术框架。《规划》提出,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提升药品监管工作效能和风险治理能力。

  2、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根据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公司属于医药行业细分的医药流通企业。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上游医药制造企业和下游医疗机构、零售终端的重要环节,是连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厂商与各级医疗机构的纽带,在整个医药产业链中扮演者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也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1:医药流通产业链

  随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医药流通行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同时,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医药流通行业进入了变革的关键转折期,必将加速战略转型,推动模式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动内贸与外贸联动发展,使医药流通体系整体效能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更加活跃,优劣分化更加明显,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新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在宏观需求、行业政策及新技术影响下,当前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市场规模增长趋稳

  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三胎”政策全面放开,增加了健康产业和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儿童用药需求。同时居民支付能力的增强和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进一步带动健康消费的发展,未来我国医药流通市场规模有望扩大。面对区域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迫使医药流通市场加速变革,医药线上业务大幅增长,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商业模式和行业价值得到了进一步认可,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根据历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的数据统计,全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1,50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149亿元,21年间增长了15.05倍。但受带量集采、医保控费等医改政策的影响,行业面临降价、控费、用药结构调整等压力,致使药品流通市场销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较2019年增长2.4%,增速同比放慢6.2个百分点。

  图2:医药流通行业销售总额及增速情况

  (2)行业集中度日趋提升

  在“两票制”全面落地推动下,国家鼓励医院直接与生产企业结算货款、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加上国家带量采购带来的药品降价,生产企业亟需供应链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同时,随着第三方物流入局医药流通领域,中小医药流通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行业优势资源向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中。

  近年来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按病种付费(DRGs)改革实施范围扩大,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以量换价,使得规模化运作和成本控制成为行业主旋律。2022年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推动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实施。大型配送企业具备更强的配送服务能力和市场客户资源,同时市场准入和监管趋严,加快淘汰落后企业,加速行业整合步伐,行业集中度未来将持续提升。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发布的《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披露,2020年,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55.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前20位占63.5%,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

  对标国际市场,目前中国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依然不高,行业散、小、乱现象仍然存在,一方面多数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成本压力、甚至合规压力依然突出,两票制导致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缺少发展后劲;另一方面部分大型、集团型企业为全国网络布局和规模效应,仍存在持续并购的可能。

  (3)互联网信息技术催生行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颁布,国家正在从政策层面引导并逐步解决互联网医疗健康和消费面临的问题。在行业“互联网+”大背景的推动下,医药流通行业与互联网逐步走向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建立一套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纽带的定制化管理方案。新冠疫情期间催生出的“0”接触互联网健康消费模式就是行业在特定环境下的商业创新。疫情加快培养了公众线上问诊、购药习惯,在线医疗咨询需求显著增长,公立医院也纷纷加入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应用下,医药流通行业正在积极探索线上业务与线下服务的对接,建立与“互联网+医疗”的深度合作,提高服务的精准、高效、安全。

  (4)医药流通企业提升服务能力,推进供应链协同发展

  药品流通企业及专业医药物流企业在物流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逐步提升。2020年,具有仓库管理系统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51.7%,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具有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34.9%,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具有射频识别设备的企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29.1%,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随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互联网医院配送模式兴起与医药电商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防控疫情的医药物资供应保障任务落实,医药流通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全国和区域头部企业为代表的大型药品批发、零售连锁企业在物流网络布局、冷链管理,尤其是疫苗配送、仓储拆零拣选、运输调度、终端配送服务等方面,加快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升级。在新政策及新市场的驱动下,医药流通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打造以供应链协同发展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综合实力已成为行业共识。具备完善的产业链,高效的物流配送、高度的产业链粘合能力,能够提供更多供应链增值服务的企业将会拥有更多的行业资源和市场份额。

  (二)公司业务情况说明

  1、公司半年度经营情况概述

  2022年上半年,面对各区域的常态化疫情管控,医药流通行业经营管理压力持续上升。国内经济稳中求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持续稳步推进,国家在医保支付、鼓励中药传承与创新、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医药发展规划等方面政策不断优化与落地执行,推动中医药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黄金时期;药品集采扩面提速、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医保谈判、中药材价格上涨等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医药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

  2022年上半年受到疫情影响导致医院就诊量减少、集采等多重因素的冲击,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出现阶段性下滑。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81.21亿元,其中医药商业收入177.42亿元;医药工业收入2.88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4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0.9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7.85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疫情形势及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继续以调结构、控规模、提质增效为主要发展基调,从多方面入手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资金统筹与规划,高度重视内控管理工作、严控费用支出;保持传统优质业务规模的增长,停止无效不良业务;同时,抓住创新业务的窗口期,加快新业务规模的发展和效益的凸显,提高业务质量落到实处,保障了销售规模和经营性净利润未出现大幅下滑。

  2、公司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自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医药产业发展,注重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医药商业流通、医药制造、

  医药研发的完善的产业链,为国内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型医药企业。公司主要业务介绍如下:

  (1)医药商业

  公司的医药商业板块是从事药品、医疗器械的流通两大业务构成,主要是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售机构和分销商等下游客户提供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用品的配送及相关延伸增值服务。公司以全资子公司银河投资为投资和管理平台,通过山东海王集团、苏鲁海王集团、河南海王集团、湖北海王集团、安徽海王集团、广东海王集团六家省级区域集团及上海海王集团和北京建昌两个医疗器械平台对下属医药商业企业进行管控,建立了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庞大医药商业物流网络体系,已形成具有区域性优势的大型配送体系和组织架构。

  报告期内,公司医药商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约177.42亿元,其中医疗器械流通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41.06亿元。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公司医药商业规模排名全国第八名。

  (2)医药工业

  公司的医药工业板块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子公司海王福药、金象中药以及海王中新药业为主要平台,公司目前已搭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医药制药产品结构。海王福药主营业务为大输液产品、西药制剂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金象中药系福建省中型中药生产、销售企业,负责研发、生产和销售中成药;海王中新药业是一家集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制药企业。

  公司拥有两个药品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州市和北京市。福州生产基地拥有中成药(含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酊剂等十几个剂型)、化药(含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小容量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等多个剂型)等367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其中206个品规入选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127个品规入选了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同时,福州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在福建省唯一指定的麻醉品生产基地。北京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化药(含片剂、硬胶囊剂、散剂),持有137个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其中90个品种入选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60个品规入选了国家基本药品目录。重点产品有谷维素片、氯芬黄敏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利福平胶囊等。

  海王福药、金象中药、海王中新药业就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及中药新药研发持续投入,目前上述三家公司拥有22项发明专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方面,公司共有4个品种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包括碳酸氢钠片、诺氟沙星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及盐酸普萘洛尔片,另有多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其中维生素B6片一致性评价已完成评审即将获批。新药研发方面,公司受托生产的多索茶碱注射液已获批,钠钾镁钙注射用浓溶液已完成评审即将获批。公司还拥有多个新药和自主知识产权独家产品,如抗胃癌药替吉奥片、抗肝癌药消症益肝片、提高免疫力的多糖蛋白片、抗鼻炎用药鼻渊胶囊、急性腹泻用药苋菜黄连素胶囊、抗炎保肝用药甘草酸二钠、辅助性利尿药螺内酯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用药磷酸川穹嗪片、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以及HTK心肌保护停跳液(国家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等,在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医药工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约2.88亿元。

  (3)医药研发

  受目前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为了保证公司医药制造业务的收入、利润不大幅下滑,公司一直致力于创新药和仿制药的研究。公司在研发领域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深圳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圳市海洋药物研究开发工程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并发展成为一个包含新药药学研究、药理药效筛选、分析测试、中试放大、临床研究、药事报批等功能的专业化、规范化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一个专业、高效的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和成果转化系统。

  海王研究院为医药研发平台,拥有30余项发明专利,主要开展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发性疾病领域新药开发、为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撑等医药研发工作。目前研发团队共有179人,已完成课题研究、出站博士后30多名,博士后工作站被深圳市政府评定为博士后管理先进单位。

  报告期内在研产品情况:

  报告期内专利授权项:

  报告期内专利申请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成立于1992年,1998年12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多年来致力于医药产业的发展,目前已形成医药研发、医药工业、医药商业流通等产业平台;依托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先进的医药商业模式、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专业的管理团队、领先的品牌价值,逐步将公司打造成为了综合实力雄厚的医药企业。 1、医药商业网络优势 公司通过内生式发展和外延式并购的方式不断拓展医药流通业务,已建立了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庞大的医药商业业务网络体系,是全国性医药商业企业中业务网络覆盖面较广的企业之一,具备较强的的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公司医药商业板块拥有17个省级物流中心,142个物流仓库,总面积50万㎡,自有物流车辆673台;拥有冷藏车145台,冷库总面积1万㎡。 公司具有较强大三方物流资质,其中多家子公司拥有药品三方物流资质及器械三方物流资质。公司医疗器械商业物流业务服务于全国医疗机构3.2万家,业务拓展区域达到20多个省区90多个地市。同时,公司利用既有的优势资源和不断深化的药品和器械耗材物流延伸服务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完整全面的供应链服务,提升业务附加值和客户粘性。 2、产业链整合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专注于医药产业发展,2003年公司完成山东潍坊医药供应站的收购,开始由原来的单纯医药工业进军到了医药商业领域,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发展,公司医药商业流通的营业收入从2011年44.49亿元增至2021年的403.16亿元。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医药产品研发、制造、医药商业流通的完善产业链。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使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6年至2018年公司加快了收购兼并和资源整合的力度,布局全国,扩大医药终端覆盖数量、提升收入规模,丰富公司渠道和品种资源,实现规模化产业整合。 3、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一直将创新视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形成产学研和产销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1998年,海王研究院获批准成立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海王研究院已发展形成了一个专业、高效的新产品产业化开发和成果转化系统,包含药学研究、药理筛选、质量研究、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药事注册等专业部门,建成了天然药物、药物合成、制剂研究、质量研究等现代化研究室。公司研发中心-海王医药研究院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公司成立了一致性评价研究中心,开展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药学研究工作。 4、人才团队 公司非常注重人才团队的建设,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与招聘门户网站合作等方式引进人才,在研发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已完成课题研究,海王博士后工作站被深圳市政府评定为博士后管理先进单位。同时,公司也通过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计划等激励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有效保证了公司核心骨干人员和业务团队的稳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支医药行业专业高效、产业体系完备、工作能力突出的产业化队伍,富有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人才团队是公司不断发展的根本保障。 5、决策机制 作为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公司具有机制灵活、决策高效的竞争优势。特别是面对当前市场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在如何实现及时的战略调整、有效的落实战略规划、得到准确的市场反馈等一系列经营决策环节,公司的核心管理成员与业务骨干员工通过沟通快捷通道迅速做出反应,能充分发挥公司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优势。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新冠疫情对全球市场的扰动叠加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性激化,使得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预期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发展已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修复能力,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积累多方面优势条件。 公司所处行业虽然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但仍不能排除宏观经济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动而对公司业绩造成的风险。公司将继续加强对宏观经济信息的收集和研究,提高预测和分析能力,做好战略规划,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 2、政策风险 国家将进一步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政策不断深化:全国带量采购常态化推进,普通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创新药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医保目录加速对创新药的引入,推动创新药加速放量;“DRG”由试点推进到实际付费阶段,“DIP”进入试点运行阶段,将推动医药终端市场运行机制的改革,从而引起医药市场格局的变化;“互联网+”大数据趋势下,药品销售终端更加多元化。行业整体增速收到影响,逐渐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随着改革的深入,受国家带量采购的影响,再加上多地区启动省采、联采和单个医疗机构招标议价,公司面临新医改形势下药品、医疗器械的统一招标采购政策调整、定价机制改革以及医院用药结构调整、医药电商平台、互联网医疗平台竞争等风险,可能导致公司销售总体规模下降,影响公司传统业务的盈利水平。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行业动态,持续加强对行业政策的研究与分析,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3、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在全国20多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已形成具有区域性优势的大型医药物流体系,具有较强的行业影响力和较高的市场份额,目前公司正在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强势医药商业公司迈进。在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与其他大型医药商业公司产生竞争。同时,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实力强劲的流通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医药流通市场,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 公司将充分发挥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的优势,持续加强业务资源的整合,深化客户服务,探索发展新业务模型,提升业务附加值和客户粘性。同时,努力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采取多种融资方式,保障公司资金的良性运转。 4、销售风险 随着国家医改进程的持续深化,医保控费、两票制、药品零加成、一致性评价、DRGs试点、医保目录等政策陆续实施,国家集采成为常态,医药行业“严监管”逐渐常态化。同时,国家药品带量采购与省级药品招标的进行,药品招标采购价格下降成为普遍趋势。如果公司产品未进入医保目录,或未在药品集中采购的招投标中竞标成功,可能导致公司产品销售未达预期目标、库存积压未能有效释放,从而给公司的经营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将密切关注并研究相关行业政策,加强对行业重大信息跟踪分析,及时把握行业发展变化趋势,加强市场开拓,努力扩大销售规模,拓展市场份额。同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招投标渠道,降低招投标过程中可能的政策变化或降价对公司的影响。 5、运营管理风险 为顺应政策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近几年内公司加快了收购兼并和资源整合的力度,新设或新收购公司增加迅速,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较为复杂,对公司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要求。同时,一些新并购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及新并入本公司体系后能否适应公司的运营和管理模式都将会对公司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结合公司的运营情况和实际管理要求,公司采取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公司进行管控。在管理模式上,公司目前实行总部-区域集团-区域集团下属子公司的扁平化的三级管控模式,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在子公司治理上,公司对所有新收购公司都进行规范化的法人治理,对股东会、董事局、监事会、管理层的权利责任明确界定及贯彻执行,对各自职权进行约束;在内部核心岗位上,下属公司财务负责人,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法务负责人和审计负责人均由公司直接委派,直接管理。通过以上方式,公司实现了对子公司在财务、运营、内控、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有效管理。 6、跨区域经营风险 我国医药商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在未来跨区域拓展业务的过程中,品牌、营销、内部管理等方面均面临较大挑战,尤其是各地方政策的差异,都可能影响到公司跨区域业务的拓展。公司跨区域发展对自身资金、采购供应、物流配送水平、子公司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在经营的过程中根据各区域特点不断及时调整、实施符合当地政策的经营发展策略,积极应对跨区域带来的考验与机遇。 7、商誉减值风险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使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6年至2018年公司加快了收购兼并和资源整合的力度,通过外延式并购发展,子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也形成了较大的商誉。如果相关子公司未来年度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效益,仍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截至目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3.29亿元。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上一篇:明德生物: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中新冠核酸检测
下一篇:大庆市公安局DNA数据库建库服务采购结果更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