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从用户出发看抖音、快手首页布局差



编辑导语:抖音和快手作为短视频领域的两大巨头,二者无论是在用户群体方面还是产品设计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今天,本文作者通过实际的体验,从用户角度出发,为我们分析总结了抖音和快手的布局有何差异。

竞品分析:从用户出发看抖音、快手首页布局差

毕业后一直做数据产品经理七八年了,竞品分析一直在做,比如各家BI产品对比分析、用户行为分析产品比较等,近期参加一个C端产品经理培训课程,关于用户研究的内容很有感触,分析的思路、思考的深度,值得B端产品学习,在此分享给大家。

抖音首页直接是某一视频播放页,快手则是双列陈列多个视频头图,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抖音要全屏展示,而快手则分列陈列吗?

竞品分析:从用户出发看抖音、快手首页布局差

一、用户群体差异

开始进行产品功能对比分析之前,我们先看下抖音、快手用户的差异。

一份2018年的快手、抖音用户调研报告表明,快手三四线城市用户比例明显高于抖音。且从快手、抖音的发展路径上看,快手和拼多多比较类似,老铁们主要来自下沉市场人群,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而抖音则是从高精尖的“小资”扩展。

竞品分析:从用户出发看抖音、快手首页布局差

下沉市场人群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主要有三个特点:

1. 平均学历低

我国农村由于经济和文化制约,目前农村人口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不到10%,快手用户中本科及以上的用户比抖音低整整10%。

竞品分析:从用户出发看抖音、快手首页布局差

2. 可支配时间比一线城市长

下沉市场用户上班路途短,睡眠时间越来越晚,超7成用户有手机依赖证,企鹅智库数据显示下沉市场人群偏好短视频和段子超过综艺和游戏,短视频消费用户里85%以上用户偏好幽默搞笑内容,很大部分用户愿意在消耗流量的情况下观看好玩的视频内容。

3. 偏爱现场感,愿意参与创作

下沉市场用户对一些农村风土人情、方言段子更有代入感,喜欢带烟火气,有现场感,充满人味的视频。

他们除了作为内容消费者外,很多用户成为内容贡献者,因为下沉市场用户展示和赚钱的机会太少了,他们需要更多展示连接、赚钱的机会,老铁们的需求总结一个词就是被看见,每一个人都需要被看见也是快手早期的Slogan。

二、用户思维下的产品定位

下沉市场的人群很少被主流媒体看见,大家是否认同?从中国主流媒体的演进过程看,快手之前的互联网内容平台分为三种类型:

1. 编辑推荐

天涯、BBS等品平台类似于纸媒,编辑觉得哪个内容好,才会给你推荐上头条。

下沉市场人群中本科比例不到10%,而城市中所谓的精英群体占比也不多,这些少数人掌握大部分的媒体内容,中国大部分内容的平台的注意力其实是由编辑决定的,背后是审美水平的体现,社会的主流声音并没有给到看不到的世界,也就是编辑的审美决定了用户能够看到的内容,就像做产品经理,产品的美感不会超过产品经理的美感。

有个专业术语叫审美鸿沟,换句话说,即使下沉市场的人群创作了一些内容,也没有机会漏出,因为他们不再主流媒体看得见的世界里。

2. 头部思维

以微博为代表,以KOL、网红形成头部流量势能为主,目前微博典型的应用场景已经是追星、媒体八卦了。

3. 用户门槛高

豆瓣、知乎等平台内容门槛高,首先是对创作者自身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有一定要求,毕竟在知乎上写一个回答也需要文字表达功底和某一领域的知识储备,其次这些平台的用户比较挑剔,对内容的宽容度低,导致内容生产门槛高。

快手VS抖音产品策略:

快手的产品定位就让普通人被看见,虽然抖音快手在内容推荐上都用到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能力,给用户推荐精准内容。

但相比之下,快手在内容推荐的机制上,给了用户更多的便利,增加了普通人的露出的机会,给了普通创作者多一些流量。在流量分发上,快手的主要策略包括:

1)降低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来源于宏观经济学,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数值在0-1之间,快手为了避免流量过于集中在头部,把基尼系数的约束性引入流量分发策略中,避免内容生产者之间贫富差距过大。




上一篇:体验报告解析|互联网保险部分平台差异分析
下一篇:光谱的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