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教授:积极预防,AD相关痴呆风险最高可降低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知彼知己,及早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专家简介
徐俊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北京市青年拔尖团队带头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认知障碍专科学术带头人。医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3年),主要从事认知障碍疾病临床诊治和发病机制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1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部省级课题20项——累计经费1000余万。以第1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省部级奖项4项。出版专著3部,参编/翻译专著6部。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会长,中国卒中学会脑健康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脑健康营养协作组组长。
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6.04%,而阿尔茨海默病(AD)在痴呆患者中占据主要地位(患病率为3.94%)[1]。以此数据推算,中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患者有1507万,其中AD患者有983万……
容易忘事、乱摆乱放、在熟悉地方迷路、难以处理财务问题、情绪性格出现改变……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痴呆早期症状。而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所规定的AD的临床分期,一旦出现这类症状,表明AD患者已进展到疾病的中期(第4阶段)[2]。
是否可能在疾病早期就发现AD的踪迹并进行干预,以预防患者发生痴呆呢?答案是肯定的。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借此机会,“医学界”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徐俊教授,就AD的早期筛查和预防问题分享他的观点。
利用生物标志物检测,
可提前10-15年发现AD
今年的阿尔茨海默病月的主题为“Know Dementia,Know Alzheimer’s”,结合这一主题,徐俊教授谈到了AD和痴呆的区别:“痴呆和AD是相互交叉的关系,AD实际上包含了‘临床前阶段’、‘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和已经有明显症状的痴呆阶段,而在发生明显症状之前,其实很难用临床量表来进行诊断AD。”
AD防治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首要原因在于难以早期诊断,但有了生物学标志物和影像学的参与,早期诊断并非不可能。徐俊教授提出:“轻度认知障碍阶段,患者症状往往并不明显,量表仅能作为提示作用,真正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客观认识和生物学标志物进行。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脑Aβ沉积的标志物可在症状出现前10年就被检出,而脑脊液tau蛋白,尤其是磷酸化tau-181/217的检出,可早于症状发生10-15年,因此,早期发现AD的最佳时间,应在40-50岁。”
AD诊断的研究标准(IWG-2,2014)将遗忘症状或非遗忘症状定义为AD的“核心特征”,而AD的生物学标志物检出定义为“支持特征”。美国国立老化研究院(NIA-AA)标准将这些生物学标志物分为两类:一类是脑Aβ沉积的标志物(脑脊液Aβ42降低和Aβ-PET显像),第二类是神经元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脑脊液tau蛋白升高、FDG-PET显示颞顶叶皮质葡萄糖代谢下降和结构MRI显示颞叶基底部、内侧或外侧萎缩,顶叶内侧皮质萎缩)[2,3]。
“检测手段”是徐俊教授谈到的第二个早期诊断关键词,早期的结构影像学特征,如MRI发现的脑组织萎缩对于AD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脑脊液腰穿一直是诊断AD的常规方法,但由于腰穿是有创检查,可能会面对患者依从性问题。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也有助于早期筛查,如天坛医院、宣武医院等国家研究中心常规开展的无创血流检测项目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ASL),可早期发现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也能在症状发生前10-15年对AD患者进行筛查。
“临床上可用于诊断早期AD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脑脊液腰穿、结构影像学和分子影像学(Aβ-PET和tau-PET),未来3-5年,血液的生物学标志物组合也将广泛用于临床。随着量表的改良、语音识别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可能还有其他的检测手段可早期发现AD。”徐俊教授总结道。
预防AD相关痴呆,
最佳时间窗是轻度认知障碍阶段
“等患者出现早期痴呆症状再进行治疗,已经‘偏晚’,真正的早期治疗,是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通过生物学标志物诊断并给予合理干预。”谈到早期治疗,徐俊教授认为,已经出现痴呆症状的患者虽然仍有治疗机会,但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间窗。
2017年国际期刊《柳叶刀》曾发布白皮书,指出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进行危险因素干预(营养支持、慢病管控等),最高可降低35%的AD相关痴呆风险,这一数据在2020年《柳叶刀》专刊的报道中提升至40%。
徐俊教授表示:“这两组数据是震撼的,预防AD进展为痴呆,轻度认知障碍时期是最佳时间窗,在这一阶段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管控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能有效预防AD相关痴呆发生,更重要的是,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通过靶向药物管理AD相关生物学标志物(Aβ和tau蛋白),也可有效预防AD相关痴呆的发生。”
AD预防新理念:全生命周期管理
低教育程度、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2型糖尿病等)和性别(女性)被认为是非家族性AD的3大危险因素。除了性别外,其他危险因素均可纳入AD的预防体系当中,结合最新的流调数据和临床研究,徐俊教授介绍了最新的AD预防理念——全生命周期管理,将AD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来管控。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含3个部分:
(1)优生优育
(2)接受教育:学龄期、青春期和青年时期通过接受教育以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基础认知水平。
(3)慢病风险管控:中年、老年时期通过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管理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睡眠管理也是慢病风险管控的重要部分。
慢病风险管控,是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内容最多的部分。
在血管健康方面,徐俊教授指出:“没有血管健康就没有脑健康,除了众所周知的‘三高’之外,同型半胱氨酸指标的异常同样会损害血管健康。因此除了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外,还应该注意补充复合维生素B,如叶酸,来保护血管健康、预防AD的发生和进展。”
徐俊教授还谈到了营养支持的重要性:“AD早期患者可能会因为味觉减退、咀嚼功能丧失等原因造成饮食结构单一,不利于痴呆的预防,营养支持可以作为AD相关痴呆预防的一线手段。”
“预防痴呆的发生,一方面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脑健康,另一方面,就是不要等疾病出现再进行筛查和治疗,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意识到自己可能存在AD,在轻度认知障碍阶段就主动就诊。”徐俊教授总结:“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明确AD和痴呆治疗不存在所谓的‘神药’,更不存在‘一键重启’的过程,而是需要将生活方式干预、合理用药、康复训练、患者家属的照料和专业医学支持等多个方面结合起来,这也是全生命周期干预的核心信息。”
寄语
时值阿尔茨海默病月,徐俊教授也通过“医学界”向AD患者表达了美好的期许与祝愿:“希望所有AD患者及其家属直面现实、正确看待疾病,摆正心态应对疾病,切勿讳疾忌医;早诊早治才能积极应对疾病,实现与疾病共存的状态。”
参考文献:
[1]Jia L,Du Y,Chu L,et al.Prevalence,risk factors,and management of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dults aged 60 years or older in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Lancet Public Health.2020;5(12):e661-e671.doi:10.1016/S2468-2667(20)30185-7.
[2]田金洲,解恒革,王鲁宁,王荫华,王华丽,&时晶,et al.(2021).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2020年版).中华老年医学杂志,40(03),269-283.
[3]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认知障碍患者照料及管理专家共识撰写组.(202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全面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中华老年医学杂志,039(001),1-8.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观点




上一篇:中国世界杯2022预选赛积分榜 10月21日回购170.00万股 耗资1010.28万
下一篇:韩国大爷做核磁共振,氧气瓶被吸过来将其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