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不再怕辐射,漏波天线使核磁共



《自然》子刊:不再怕辐射,漏波天线使核磁共振更安全更高效

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ITMO)的研究人员为核磁共振扫描仪制造了第一个漏波天线。该设备可以进行身体器官诊断,而不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研究扫描仪获取的图像质量。

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这种特殊的天线基于宽带辐射原理。天线原型采用标准印刷电路板技术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核磁共振(MRI)是以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病人器官组织为基础的,在扫描仪内,人体产生共振,从而获得图像。

研究人员称,“......有许多小天线串联在一起,电波通过它们传播,每根天线发出一部分能量,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总辐射.....多亏了漏波(非共振)的方法,才有可能减少发热,让扫描更加安全。”

类似的天线已被用于无线电测向和雷达,ITMO的研究人员专门将它们应用于MRI技术。

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一解决方案可能开启MRI技术的新研究应用,将可提高扫描仪功率,且没有任何风险。同时,这将提高生成图像的质量,使更深入地研究内部器官的功能或跟踪疾病的发展成为可能。

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上一篇:鲁媒记者:贾诚初步检查是膝关节顶伤 还需进行
下一篇:没有了